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癌症病灶“掉落”进入到外周血液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随血液播散后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因此与癌症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 由于CTC在外周血中十分稀少,因此给相关研究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大约每10亿个血细胞才有1个CTC。想要捕获CTC,困难程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是,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发的一种新型液体活检芯片,或许有望改变目前这个现状。这种芯片由碳纳米管构成(nanotube-CTC-chip),能够捕获所有尺寸和类型的CTC!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检测技术的敏感性远远超越以往技术。经验证,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中能够100%的捕获到CTC! 利用这项技术,能够在每毫升血液中捕获0.5-28个CTC。这项研究的成果最新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Lab on a Chip》上。 不同细胞吸附碳纳米管示意图 如何才能高度纯化外周血液中的CTC,是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非常头疼的问题。首先,CTC数量少,在大量血液中被稀释到一个很小的浓度,而现有技术捕获效率低,因此容易遗漏一些重要类型的肿瘤细胞。 其次,其高度提纯困难,而大量血细胞,包括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的存在,将对CTC造成污染,干扰其分析结果。 当前这项技术的研究人员发现,为了能够在人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CTC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这一点是白细胞远远比不上的。因此,他们利用碳纳米管来清除血样中的白细胞。 碳纳米管与芯片构造 对于红细胞的处理方式是,研究人员在将血样加入芯片前就将其裂解,而裂解过程对血样中的CTC几乎完全没有影响。 新型液体活检四大操作步骤 利用荧光染料标记已知数量的肿瘤细胞对这种新型芯片进行验证,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受试样本中89%至100%的肿瘤细胞都能被成功捕获。 而且,血液样本与碳纳米管接触的时间越长,芯片的灵敏度就越高! CTC捕获数据 在真实的乳腺癌患者(Ⅰ-Ⅳ期)中对这项技术进行验证。研究人员发现,这项技术检测CTC的敏感性为100%。所有受试乳腺癌患者的血液中都能捕获到CTC,而健康对照者的样本中则完全没有。 不仅如此,捕获到的CTC具有早期到晚期肿瘤的多种不同表型,这是其它血液检测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特点表明,这项技术能够用于检测早期肿瘤、预测肿瘤的病程以及监控肿瘤的治疗效果。 当前CTC液体活检技术比较,nanotube-CTC-chip具有独特优势 研究人员强调,基于其独特的设计,nanotube-CTC-chip不仅能够高效的识别CTC,还能够用于培养捕获的CTC。 目前有一些其它研究机构和科技公司开发的CTC检测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存在着重大的限制,例如:敏感性低、不能够追踪所有尺寸和类型的CTC、捕获细胞伴有其它污染(如白细胞)、难以从芯片中提取捕获细胞进行分析、成本过高。 与此相对的是,nanotube-CTC-chip并没有这些限制。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准备好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体临床试验,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结果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Liquid biopsy using the nanotube-CTC-chip: capture of invasive CTCs with high purity using preferential adherenc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OI: 10.1039/C9LC00274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