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做了,就要做好。”日前,在与记者谈及药品检查员这个身份时,国家药品GSP检查员、陕西省药品和疫苗检查中心延安分中心副主任刘鹏飞坦言,“这不单是我们检查员的职业特点,更是职业要求。” 刘鹏飞于2009年开始从事药品检查工作,2015年正式成为国家药品GSP检查员,算是一名久经“药”场的老兵了。但他告诉记者,越是“老兵”,越要注重新知识的学习。药品检查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池,“不断学习,既是对检查员的要求,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上下苦功 “专”上不掉队 “我们公司成立几十年了,年年来检查,为什么这么多问题以前没有人指出来?这是我们在糊弄,还是你们在糊弄?”多年前在一次现场检查末次会议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质问给刘鹏飞触动很大,这也促使他对“学”与“专”执着得近乎执拗。 “如果因为我们的不专业,对企业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让企业做无用功,甚至蒙受不必要的损失,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刘鹏飞坚定地认为,在检查过程中,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过硬的工作作风,是对企业最有效的说服和最大的负责,同样也能收获企业最大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目前,药品流通领域规范文件有200多份,药监部门还会根据监管形势陆续出台新规范。在刘鹏飞看来,这些规范的变化是有逻辑的,检查员需要前后对照学习,不断学、时刻学。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开展药品检查工作,刘鹏飞还经常鼓励团队检查员扩大知识面,加强学习心理、法律、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总之,这个岗位专业性要求高,如果不能跟进学习,就会掉队。” 检查工作中,经常出现两组检查员去同一家企业检查但结果不同的现象。刘鹏飞认为,这是因对检查条款没有吃透、检查尺度不统一造成的。在他看来,检查中不能生搬硬套检查条款,“那是对专业性的背离”。对此,他坚持要求所有流通组检查结束后,对每一篇报告都要进行充分讨论,讨论时要清晰描述每一个发现的问题,并结合相关条款相互学习、相互印证,提升专业能力。 守住“好奇心” 善做“智多星” 要有好奇心,爱琢磨——这是刘鹏飞对药品检查员另一个职业特点的概括,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心中有民,肩上有责,脑中有想法”。 “观察车轮痕迹,扫一眼电脑屏幕,都可能有重大发现。”说起“好奇心”等检查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刘鹏飞向记者讲了他的一些检查故事。例如,通过企业车库不正常的车轮痕迹,检查发现该企业在仓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通过查看企业电脑屏幕上的一个软件,发现企业篡改仓储温度的相关证据等。除此之外,还有“寻找防火探头”“翻看垃圾箱”等案例。由于每次在国家药监局组织的检查中都能想到一些突破检查瓶颈的“点子”,刘鹏飞很快就得到了普遍认可。 “还有就是你得琢磨,还要会琢磨。”作为一个有10余年检查经验的老检查员,刘鹏飞认为规范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面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检查员要琢磨企业想要做什么、做成了会怎样、做不成又会怎样、这样做风险在哪里、会不会影响药品安全等,这些都能为顺利开展检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云储存”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检查员也需要对相关新技术应用有充分的了解。刘鹏飞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对“云储存”相关检查的一些心得和思路。他这样评价自己:我这个人没事儿就是爱琢磨,只要是和检查工作能挂上钩的,我都保持足够的好奇心。 不忘记“责任” 对得住“嘱托” “其实我不是学药的,一直觉得药品很神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药品检查员。”刘鹏飞对记者说,但既然作为一名职业检查员,就要好好干,“而且我坚信这将是我一生的职业选择!” 刘鹏飞深知药品检查员这个职业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包含着国家、人民的殷切嘱托。他认为,既然“接了这份活”,就相当于接下了“保证百姓用药安全”这份沉甸甸的嘱托。 因为这份嘱托,药品检查员必须能抵得住诱惑,面对违规企业要坚守本心。每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重大质量隐患时,他都毫不留情直接指出。因为这是对药品安全风险的一次规避,是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一次守护。“检查发现问题,帮助企业快速规范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企业的帮扶,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他表示,作为检查员,检查不认真,忽略问题,那才是对检查对象最大的不尊重,对人民群众最大的不负责。 “人的一生,起码要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作出贡献。”刘鹏飞说,“这不是在唱高调,既然选择成为检查员,我们就应该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