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105|回复: 0

[科技时讯] FASEB:血液测试诊断癌症又有新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1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癌症的诊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普遍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方法侵入性强,不可避免造成机体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操作起来也极为不便。血液检查是早期癌症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各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变化来判别是否有癌症风险。
对于像白血病这样存在于血液中的癌症比实体瘤更容易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发现,且费用比CT扫描之类的成像技术更低。然而,很多癌症很少表现在血液系统中,对于这类癌症患者,即使是在晚期阶段,血液中也只有恨少量的DNA。
研究发现,循环血中存在肿瘤特异性靶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标志物来进行诊断、治疗、预后监测。然而,由于循环DNA量的改变对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存在着较大困难,同时肿瘤细胞间歇性入血、肿瘤组织异质性以及检测技术、检测方法等原因,导至某些检测结果呈假阳性或假阴性,从而影响了肿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如何更加便捷的追踪和探测实体瘤,从而通过血液测试来诊断早期患者,成为了癌症诊断的热点领域。
来自布拉德福特大学的研究团队从新的角度设计了一个血液测试方法,来诊断是否患有癌症,称作淋巴细胞基因组敏感性测试(LGS)。这项测试是通过给予不同强度的紫外光照射后,观察白细胞DNA的损伤程度。
白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它们与癌细胞或其它外来病原体斗争时,它们的战斗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此时外加紫外照射,必然会进一步受损。因此,根据此种实验设计思路,患癌病人、癌症前期病人以及健康人群体内的白细胞在受到紫外照射后,会呈现不同的DNA损伤。
试验样品包含208份血样,其中94份是采自健康人,114份是收集自当地专科医院的患者(未经治疗)。DNA的损伤情况应用彗星试验检测,DNA的降解片段在电场中咏动速度较快,使得细胞核呈现出一种彗星式尾部。DNA损伤越严重,导至DNA超螺旋结构越松散,产生的断裂点越多,DNA片段越小,从而在彗星尾部出现的DNA断片越多,则慧尾的长度、面积和荧光强度越大。试验结果显示出与预期一致的结果。
尽管目前仅仅能够利用此种方法来检测三种类型的癌症,且试验样本数量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尚显不足,但是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十分显著,证明了方法的精准度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这项研究发表在了《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期刊上,目前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不可否认的是,这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血液检测诊断癌症开辟了一条新路。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