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腺癌而切除的肺常含有肺细胞非典型增生的分散小焦点,称为非典型腺癌性增生(AAH),它代表着发展成原位腺癌(AIS)的第一步。
肺部病灶癌变前和发生癌变时人的组织和血液里的DNA变异被认定为最早的“恶变前”基因变异,它标志着可能发生最常见、最致命的疾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Baltimore, MD, USA)的科学家从已有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肺癌样本里收集了包含多个AAH病灶和AIS或微侵入性腺癌(MIA)的样本。从6名侵犯性腺癌患者的肺切片样本中随机发现的25例AAH中提取DNA。从5名AIS肿瘤患者和5名MIA肿瘤患者身上同一病灶内组织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收集样本。分别从每份AIS样本和MIA样本收集三到四份组织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
用标准程序提取DNA,并用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Wilmington, DE, USA)的Nanodrop系统量化。用CancerSelect-R组合试剂分析经过充分鉴定的125个癌症基因的区域,以确定肿瘤特异的(体细胞)突变、拷贝数改变和易位。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Illumina公司(www.illumina.com)的MiSeq系统执行配对末端测序 ,在片段的每端得到150个碱基。研究中用到的全部小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测定都由伯乐实验室(Hercules, CA, USA)设计并优化,以在ddPCR系统内工作。
科研小组发现,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肿瘤蛋白p53 (T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恶变的指示因子。他们用小滴数字PCR发现了成对循环DNA里与早期肿瘤相关的变异。当科研小组进一步探索同一病灶内的不同区域时甚至都发现了基因差异。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发现了与良好预后和不良预后或对治疗的反应相关的突变,充分表明单用常用的活组织检查决定治疗方案的局限性。
该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15年9月16日的《自然》杂志《通信》分册。资深作者、肿瘤学与病理学教授David Sidransky大夫说:“这项研究把检测的病灶尺寸推到了一个全新水平。我不记得以前曾经在这么小的癌前病灶里发现过循环DNA。”当他们检测到液体中的突变,甚至只在病灶的一块特定区域发现突变时,Sidransky教授补充说:“这项成果也许说明血检或痰液检验能比单独的一份活检样本更好地代表肿瘤的总体构成。”
来源:国际医疗资讯本刊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