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我们去观察很多小朋友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小朋友天生不介意去分享自己的玩具,而另外一些死守着自己的玩具,连碰都不会让别人去碰。
在这种时候,有些家长会直接去指责“你不可以这么自私哦”。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样行为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是受到某些基因型的影响。

(就像吹风机和苏西这样的“塑料姐妹”也会因为抢夺玩具而争吵)
利他主义一般泛指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原则。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爱伯斯坦教授和他研究小组在对354个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进行基因测序,长期跟踪调查,向受测试者提问及通过奖罚性质的游戏,观察他们的“利他主义”行为,最终发现了人类11号染色体上影响一个人自私还是不自私的“利他基因”,也叫“慷慨基因”。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为了研究那些本身就特别慷慨的人的脑回路到底是怎样的,科学家们对他们做了脑部 MRI 扫描,研究发现,COMT基因能够影响体内肾上腺素、多巴胺降解速度。

当该基因上rs4680位点为AA基因型时可能会导致他们从一些与他人有关的行为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更低。
这些都表明很多时候,“自私”还是“利他”,基因已经为我们揭露了一些答案。所以下一次再看到小朋友表现出“自私”的行为时,先不要急着去指责,而应该考虑也许是基因使然呢?毕竟,任何人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是通过大脑里的各种机制来完成,你的基因影响了这些机制怎么运转。

(其实孩子的世界也是非常纯粹的,即使发生争吵,大多数情况下也会迅速地和好。)
当然,后天教育可以去引导孩子去接受去学习如何利他,但说这点也只是想表明,认识彼此的基因特性,给孩子多些理解和包容,去引导而不是指责。

---------------------------更新于2018.05.07-------------------------
受启于夜神K2的回答。水母君更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从问题本身出发,我们想再次强调并没有什么“基因决定论”,上述想表达的,也只是说明这些行为的发生,有可能是与某类基因型相关。
好比,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致癌基因,也不能忽视例如吸烟、辐射和致癌化学物质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遗传学告诉我们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有区别,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了解基因的位置,或碱基在DNA上的序列,并不能预测人今后的全部命运,也并不能说这些都是由基因来“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Reuter M, Frenzel C, Walter N T,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altruism: the role of the COMT Val158Met polymorphism[J]. 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0, 6(5):662-668.
[2] The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a disposition toward empathy: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Emotion, 8, 737–52.Kringelbach, M.L. (2005)
[3] Goldman, D., Oroszi, G., Ducci, F. The genetics of addictions: uncovering the genes. Nature Reviews, 6, 521–32. (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