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903|回复: 5

[分享] 有哪些化学元素对人类很危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有个牙医,在给一位姑娘看病时,姑娘的整个下颚骨在他伸手去触碰牙齿的时候,掉了下来!


不久后,这位姑娘全身溃烂死去,她工作的工厂却认定其死因为「三期梅毒」。
这是一个关于科技暗面的真实故事,关于上个世纪一种重要化学元素的发现和使用——镭。
1917 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刚满 18 岁的美国新泽西州女孩格蕾丝在自家附近的公告栏上,见到了一则异常诱人的招聘启事:
女工岗位:给仪表盘喷漆上色,准点下班,薪水丰厚!要求:勤快、心灵手巧即可……
令她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么个看似简简单单的工作,开出的薪水居然是当时美国普通女工的 3 倍还多!
这个报酬的的确确可称得上「丰厚」,事实上,这个年薪数字甚至可以在当时的全美国女工工种里排进前 5%。
高薪的诱惑,对年轻的格蕾丝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出身一个普通底层家庭的她,家里还有着 10 个兄弟姐妹,平日里只能过着拮据的生活。
「一战」爆发美国参战之后,格蕾丝的两个哥哥立刻应征入伍,争取军饷来补贴家用。
如今,格蕾丝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里打拼出更宽裕的生存空间。
「USRC……这会是家什么公司呢?」格蕾丝看了一眼招聘启事的抬头,全称里还有一个单词她不大认识,但依稀记得在广告里见过,「看起来是家高大上的科技公司呢……难怪财力那么充足。」
主意已定的她,决定当场就去面试,并顺风顺水地通过了。
和她一起上岗的,都是群如花似玉的小镇姑娘,不少还是熟人,大家有说有笑地来到了 USRC 公司的车间里……
所谓车间,其实只是间相当大的房间,造型粗犷、陈设简单,屋内摆放着数十张长桌,两排长椅置于桌侧。
70 多名年轻女工就在这里开始的她们的工作。


格蕾丝轻手轻脚坐上工位,只见椅边摆放着一桶绿白色的油漆,和普通油漆一样粘稠,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
不一会儿,几个车间干部打扮的人把一些刚制造好,还冒着机油味儿的仪表摆上了长桌,每人面前都横列着数个表盘。
「姑娘们,给它们上色吧,就用你们脚边桶里的油漆!都漆仔细点儿!」
格蕾丝没有多想,拿起手里的表盘,就参照桌上的指示图在指定的位置上漆。
那表盘很大很结实,金属的冰冷传递到她的手心,看不出是什么仪器使用的……但肯定不是家用的钟表。
格蕾丝拿捏得更紧了些,小心翼翼地把油漆涂抹到表盘的内侧。
她留意到,那些漆完之后的表盘,会在暗处隐隐约约发出微微的绿光。
上午的活儿不知不觉便搞定了,格蕾丝却有些纳闷:活儿显然并不难做,为什么会开出这么高昂的工资呢?
她并未来得及多想,便被身边那些欢脱的少女们所感染,开心地去吃午餐了。
到了下午,工作稍许有了些变化,新送来的一批表盘尺寸小了许多,数字和指针都异常精细。
想要将油漆涂上去,得用驼毛做的小号毛刷,每刷几下毛刷就会变形,根根呲开
所幸,这并未难倒手脚伶俐的格蕾丝,她想起小时候画画的诀窍——
毛刷蘸一蘸油漆,再用嘴巴轻抿一下刷头,驼毛便顺溜地拢出一个尖尖儿来,又可以麻利地上漆了。
与此同时,部门经理乔治也正在把这个小技巧教给其他年轻女工们。
熟练之后,每涂抹一枚小表盘,大约需要用嘴唇抿住六、七次。
「这涂料会不会有毒呢?」有那么一个瞬间,格蕾丝忽地想到。
但她随即安慰起了自己:「油漆似乎尝不出什么味道,应该无害吧……况且,那些领导们也指示我们这么干。」
几天之后一个意外的机会,格蕾丝和她的姐妹们才知道,原来她们正在生产的,是一种名为「Undark」的军工产品。
这种产品大都是些军用的钟表、计时设备,还有飞机上的高度计、气压计等各种仪表盘。
她并不知道加工之后的仪表会有什么特殊之处,但一想到自己也在为前线的战士们加油出力,便联想到了两个哥哥,同仇敌忾之心顿时汹涌起来,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整天,格蕾丝加班加点涂抹了 250 枚仪表,回到家中时早已累得够呛。
吃完晚餐后,她掏出手帕抹了抹嘴,意外地发现手帕的一角居然冒着诡异的绿光!
这下可把格蕾丝吓得不轻,她在黑暗中观察镜中的自己,发现自己的上下唇、牙龈、门齿都冒着绿油油的荧光,甚至就连舌尖也被绿光包裹着……
第二天一到车间里,格蕾丝便把自己身体的变化告诉了同事们。
没想到,对方非但并不吃惊,反而咯咯大笑起来:「格蕾丝,你难道不喜欢这种夜光的感觉吗?反正,我倒觉得……自己很特别。」
「没错。昨晚在舞会里,男孩们都一个劲地盯着我们看呢!」
姑娘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却并未打消格蕾丝的顾虑:「好吧,可我还是有点担心……」
「有位先生说这并不危险,我们完全不需要害怕。格蕾丝,这些都是高科技,都是最棒的。」
格蕾丝释怀地点了点头,此刻她才知道,其他女孩对待这种发光都很乐观,她们甚至还会特意把油漆涂在自己的指甲、牙齿以及衣物上,以此来取悦男伴。
当灯光熄灭时,她们闪亮的笑靥就是黑暗里最动人的惊喜。
一年后,战争结束了,但工厂的订单却并未减少。
格蕾丝和她的同事们持续工作着,高昂的薪水外加对失业的担心,令她们忽视了自己身体上微妙的变化……
这些女孩们并不清楚,这些变化一直在持续着,不断加剧……
直到变成可怕的噩梦。
五年过去了。1922 年的某一天,格蕾丝的一位同事莫莉忽然请了病假,她自陈实在无法坚持工作了。
几天后格蕾丝去探望了玛姬雅,那个可怜的姑娘捂着下巴艰难地诉说这几天来的遭遇:
起初,她只是感到某一颗牙齿剧烈地疼痛。疼到无法抑制之后,玛姬雅去牙医那儿拔掉了它,但噩梦仍在继续……
很快另一颗牙也开始剧痛,甚至其他牙齿也逐渐变得松动。
玛姬雅只能又去拔掉了疼痛部位的牙齿,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反而朝着她更加不能理解的状态变化。
那些拔去牙齿的部位,逐渐溃烂成了一个个黑色的血洞,黄色的脓液混合着鲜血,时不时便汩汩地渗出来。
玛姬雅的嘴里散发出难闻的血腥味,令她反胃到连饭都吃不下。
就在请假的前一天,她的四肢的关节都开始疼痛,脚踝和手腕处的痛感最为强烈,她无法下地行走,连举起电话听筒都会痛得厉害。
「玛姬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或许,该请个医生?」格蕾丝轻轻握住对方的手说。
「医生来过,他说是风湿,开了几片阿司匹林。该死啊,我吃了,可那并不管用。」
回去的路上,格蕾丝隐约觉得自己的牙龈也痛了起来。
她安慰自己那是心理作用。
但她不会知道的是,几个月后,她的好朋友玛姬雅一嘴的牙齿几乎全部脱落了。
这可怜的姑娘整个下颌都肿胀得像一个巨大的面团,已经腐烂的上颚几乎无法正常开合,恶臭的脓水从耳根处渗透出来,淌进了她的脖子里……
一位牙医给玛姬雅检查了口腔,就在他将手指深入其中查探的时候,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伴随着医生手指的触动,骨骼里传来「咔咔」的响动,玛姬雅的整个下颚骨应声掉落了下来!
即使这位牙医从医多年,经验老道,也从未目睹过如此瘆人的一幕:不借助任何器械,病人的下颚便脱落开来。
老大夫难受得几乎落下泪来。
一般而言,只有坏死到严重程度的骨骼,才会呈现出这样的情状,此类病症常见于那些衰老不堪的老年人。
而眼前是一个如此年轻鲜活的女孩啊。
她张开着血肉模糊的口腔,痛得泪涕横流,令人觉得实在难以承受……
4 个月之后,玛姬雅整个喉咙都开始发炎、感染、腐烂,显然,某种可怕的疾病正迅速沿着她的颈部血管向下蔓延。
然而,小镇上没有任何一名医生了解这是什么病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坏死和病变不断扩张。
住院后不久,玛姬雅的喉咙深处开始喷出血来,瞬间整个嘴里血涌不止,护士尝试止血却压根无法做到。
几分钟之后,这个可怜的姑娘惨叫着,死在血色浸染的病床上。
极度讽刺的是,医院的医疗报告上,玛姬雅的死亡原因那一栏上居然写着:死于三期梅毒
此刻那些愚蠢的医生还完全不知道,如此草率的结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与此同时,格蕾丝的身体也在骤然恶化着,她的症状和同事如出一辙:牙齿松动并疼痛不止、口腔四处溃烂病变、周身很容易出现骨折、严重贫血……
这个漂亮女孩很快就到了只能卧床不起的地步,她感到绝望而痛苦,但却完全无能为力。
那个看不见的恶魔紧紧地盯着她,啃噬着她年轻的肉体。
它究竟是什么呢?
要解开这一切谜团,我们还得先从另一位女性说起,一位伟大到足以写入人类历史的女性。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汞的毒性恶名昭彰,但这种恶名比起它们真实的危害仍然太轻描淡写了——当汞作为化工废物不加节制地排入环境,就会在有机体内转化为有机汞,然后在食物链内富集浓缩,最后重返顶级掠食者,人类的体内,造成大范围的公害事件。
在现代人眼中,汞与死亡如此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却是20世纪以来数次公害带来的血腥警示。
汞与许多过渡金属元素一样,是有机化工合成的常用催化剂——1932年,熊本县水俣市的窒素株式会社开场生产氯乙烯,当时的工艺是乙炔和氯化氢在氯化汞催化下直接加成,废水中因此含有大量的氯化汞残余——而这些废水却被肆无忌惮地排入附近的海中,氯化汞就在海洋生物体内代谢成了甲基氯汞和二甲基汞等有机汞,并在食物链中富集起来,最终随着渔获进入熊本沿海居民的食物。


灾难蓄积了20多年才开始爆发,从1950年开始,水俣附近的海面上就开始聚集游泳笨拙的鱼,接着就出现了溺毙的海鸟。又过了两年,水俣的猫开始癫狂流涎,投海自尽5万多只。这样的症状很快蔓延到狗和猪身上——终于到了1956年,水俣的市民开始失明痉挛、口齿不清、走路不稳、癫狂抽搐,最后在惨绝人寰的嚎哭中死去。当地4万居民中有1万人殃及受害,其中1784人最终死亡。


然而这样的惨剧并未就此断绝,1965年的日本新泻,1970年的加拿大安大略湖,1982年的中国松花江哈尔滨段,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汞公害事件。
有机汞污染具有这样可怕的威力,来自其中的甲基汞,一种有机金属阳离子。


它的有机部分具有极强的脂溶性,极易渗入生物组织,难以代谢排出。自然界的甲基汞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向上级汇聚——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级,从野生动物中富集甲基汞的效率也同样最高,所受毒害也最深重。
一旦进入动物体内,甲基汞的金属阳离子的部分就开始大显身手:汞离子与硫离子结合起来相当稳定,千年朱砂红颜不衰就是这个原因,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有很多含硫的残基,同样容易与汞离子结合而变性失活,给机体带来全面的破坏。


更可怕的是与硫同族的硒元素也极容易与汞结合,而哺乳动物体内负责平衡自由基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正是一种含硒的蛋白。大脑作为体内耗氧量最高的器官,自由基产生最快,所以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格外活跃——甲基汞因此迅速富集在中枢神经内,并且使大脑遭受过量的氧化,缓慢地烧死——同样,孕妇体内正在孕育的新生命也是甲基汞疯狂进攻的对象。
你绝对想象不到这种破坏是何等的高效:平均每份甲基汞能使一亿倍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失去活性,历史上最骇人的案例发生在1996年8月,女化学家凯伦·韦特哈恩(Karen Wetterhahn,1948-1997)不慎将两滴二甲基汞溶液滴在手上——二甲基汞的分子在15秒之内就渗透橡胶手套进入她的体内,从此回天无力。


凯伦3个月之后开始腹痛、体重锐减,5个月后步履蹒跚、口齿不清;尽管接受了相当积极的螯合治疗,但她仍然在三周后陷入了昏迷中的癫狂——1997年8月,凯伦在无法感知的极度痛苦中去世了。
对于个人预防,请尽量选择无汞的日化用品;减少食用野生动物,尤其大型海洋鱼类;对于污染地的居民,在饮食中适量增加瘦肉、南瓜、葱蒜等富含硒的食物,以降低体内汞的活性——并在必要时参加体检。

汞的剧毒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5254864124420096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YouTube,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只选录一些特别危险的,一个个说吧:
一、铍
1类致癌物质。大部分早期萤光灯用含不同比例铍的原硅酸锌来发出绿光,但在人们发现铍具有毒性之后,含铍磷光体就被卤磷酸盐磷光体淘汰了。

二、氟
为了分离出它,一大批化学家遭受重伤甚至死亡。氟因而得名“死亡元素”!

三、碱金属
碱金属反应活性很强,遇水容易发生爆炸。比如铯: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8176896528908288

四、氯
最早被成功使用的化学武器。光气、催泪瓦斯、芥子气里面都有它的身影。


【在互撕化学武器的战场上,没有带防毒面具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做游戏。图为一战中吸入光气的士兵。】

五、砷
喜欢替代磷元素在体内做点事,越俎代庖了!武大郎和拿破仑都因为它而丧生了。


【潘金莲:大郎起来把药喝了。】


【临死前的拿破仑。】

六、镉
日本的神冈地区就有这样一座古矿场,从公元710年开始,日本各国大名就为了这里的贵金属你争我夺。
1895年,日本赢得甲午战争,尝到了对外扩张的甜头,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对金属材料的需求,当然也包括锌。神冈的矿工们使用类似烘焙咖啡的方法来处理锌矿,将镉除去。当时哪里有什么环保意识,含镉的废料被排放到河流里或者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灾难的就这样埋下了种子。


【1905年,日俄战争,对马海战中,东乡平八郎在旗舰上发号施令。日本在这次战争中再次豪赌成功,对外扩张加速膨胀。】
1912年开始,越来越多弯腰驼背的农民去看医生,向医生诉说他们全身骨头的酸痛,其中98%是女性。他们的骨头脆弱到这样的地步,有一次医生给一个女孩诊脉的时候竟然弄断了她的手腕。疾病如同瘟疫一般从一个村子蔓延到邻近的村子,人们开始把它称为“痛痛病”,因为患病者总是发出痛楚的呻吟,并在疼痛中死去。


【“痛痛病”患者。】
二战结束以后,1946年,一位叫萩野升的医生开始调查“痛痛病”,他对比了神冈地区的水文地图和“痛痛病”的流行病地图,发现储水地区和“痛痛病”的发病地区几乎完全吻合。他终于开始观察到矿物对水体的影响,他化验了当地的庄稼,发现被污染的地里长出来的稻米简直就是吸镉的海绵。


【日本神通川河,曾经被镉污染。】
原来,镉总是和锌混在一起,锌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镉潜入人体以后取代了锌的位置,人体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锌了。更危险的是,镉一旦进入人体,就没法被代谢出来,在人体内越积越多,这就是“痛痛病”的病理学解释。


【“痛痛病”的罪魁祸首是镉元素。】
1961年,萩野升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日本政府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调查“痛痛病”,当时神冈的矿场归属三井矿业冶炼公司,作为日本最有权势的财团,三井公司想尽办法,将萩野升排除在委员会之外。但最后,这些有良心的委员们不堪内心的谴责,还是承认了镉是“痛痛病”罪魁祸首的这一事实。
1972年三井开始向178名幸存者支付巨额赔偿金,每年23亿日元。


【2013年,三井公司总裁继续为“痛痛病”道歉,并一次性赔偿60万美金给之前政府未登记的受害者。】

七、锑
锑经常跟铅混在一起,难以区分。有一种颜料拿蒲黄,化学成分是锑酸铅和亚锑酸铅,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就被巴比伦人使用。当时巴比伦最有名的国王叫做尼布甲尼撒二世,他攻克了犹太教圣城耶路撒冷,将犹太人赶往巴比伦城囚禁,史称“巴比伦之囚”。他还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传说他用拿蒲黄将自己宫殿的墙壁漆成黄色,没多久他就疯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锑和铅都是有毒的重金属。


【尼布甲尼撒二世遥望着他的奇迹:空中花园。】
传说第一个将金属锑分离出来的是阿拉伯人吉伯,欧洲第一个得到金属锑的是德国修道士瓦伦丁,17世纪初,他写了一本《锑的凯旋车》,书中提到了如何提取金属锑。在这本书里,antimony第一次固化为锑的英文名,“anti”是反的意思,“mony”可不是金钱,有人说它来自僧侣“monk”,因为大多数炼金术师跟僧侣没什么两样,他们经常接触有毒的锑,死亡率较高,因此锑就是“反僧侣”。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很多炼金术师乱开方子,他们发现给猪吃含锑化合物,猪的食欲就会大增,但这样的猪肉后来毒死了很多人,所以人们称锑为“反僧侣”。
不管怎样,现在锑的英文名叫做antimony。


【德国传教士:“瓦伦丁”。现已查明,《锑的凯旋车》的真正作者叫做邵尔德,瓦伦丁是他的化名。】
几十年后,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牛顿出场了,话说牛顿的主要贡献在数学和物理学,但其实牛顿最用心的是炼金学,虽然他在这方面几乎一事无成。
在那个时代,炼金术师们总要将各种金属跟天上的星球一一对应起来,比如水银是水星,铜是金星,铁是火星,锡是木星,铅是土星,那么锑是什么呢?有一次,牛顿在他的“炼丹炉”里得到了一块不纯的锑,他闪闪发亮,而又呈辐射状,很像天上闪闪发光的恒星。牛顿将它和狮子座的轩辕十四(英语里叫Regulus,雷古鲁斯)对应起来,将它叫做“轩辕十四锑”。
牛顿的手稿显示,牛顿在锑身上花的精力比在引力上多得多!他共留下了好几百页关于炼金术的手稿,还留有一篇关于“轩辕十四锑”的1200字的文章《实验之论》,这些还只是一场大火之后留下的残稿。


【牛顿关于炼金术的手稿付之一炬。】
虽然牛顿的“轩辕十四锑”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炼金术上的成果,有人认为启发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并不是苹果,而是“轩辕十四锑”这些炼金学中神秘的“发气原理”,促使牛顿想到物体之间的超距作用。原来是锑元素帮助牛顿为我们打开了现代物理学的大门,你相信吗?
锑毕竟有毒性,更何况牛顿还长期接触在那个时代炼金术师手头必不可少的金属稀释剂——汞?很多人相信,就是因为沉迷炼金术,牛顿的晚年变得非常怪癖,投资屡屡失败。1727年3月20日,牛顿死去,在他的头发里发现了大量的汞。


【沉迷于炼金术的牛顿。】
30年后,又一个天才诞生,不过他的天才不在科学和数学,而在音乐。他就是音乐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的一生并不如他的音乐那般欢悦明朗,而是在颠沛潦倒中过完了短暂的一生。1791年,35岁的年轻的莫扎特在病患中死去,留下了永恒的600多部作品。
关于莫扎特的死因,有118种传说,其中有一种较为著名,有人提出莫扎特在死前高烧时服用了过多的锑。原来,锑片是著名的泻药,在莫扎特的时代,锑片较硬,有时候在肠道中竟然不能溶解。也许,就是这种古老的锑片害死了音乐天才。


【音乐神童莫扎特也死于锑吗?】

八、汞
东晋时期的葛洪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炼金术师,他自号“抱朴子”,还真写出了一本《抱朴子》,其中《内篇》二十卷系统性的整理了之前术士们的只言片语、神仙理论,记载了大量的炼丹方法,记录了一大批较原始的化学实验,是一笔珍贵的资料。


【葛洪的著作《抱朴子》。】
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这样写道:“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炼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说明他已经发现丹砂(硫化汞)受热生成水银,而水银和硫反应又生成丹砂。由于这种可逆的反应,加上水银那神秘的形象让葛洪简直神魂颠倒,他坚定不移的认为:只要心诚,就一定能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仙丹的“丹”字就来自丹砂,据流传下来的资料显示,葛洪炼出的仙丹有:密陀僧(氧化铅)和三仙丹(氧化汞),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中国炼丹术从此诞生了,中国的炼金术师们找到了方向,一大波丹药即将到来!


【葛洪炼丹图。】
无独有偶,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阿拉伯世界里最有名的炼金术师是贾比尔·伊本·哈扬,外号“吉伯”。他也仔细研究了丹砂,并因此修改了四大元素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世界上只有硫和汞两种元素,硫是“燃烧石”,代表着燃烧的本源,而汞提供了金属的各种本源属性。他认为其他各种物质都由硫和汞组成,比如铅也可以分成硫和汞,甚至金也是由它俩组成的,所不同的只是硫和汞的比例不同,只要找好硫和汞的比例,点石成金不是梦想!
你看,西方世界后来的炼金术师们笃信吉伯的“歪理邪说”,但却经过一番曲折(如燃素理论)开启了现代化学,而我国的后继者却跟随葛洪走上了炼丹的“康庄大道”。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化学,落后于西方,差距难道就源自葛洪和吉伯吗?


【吉伯的硫汞二元素已经很接近现在的元素概念,给他点个赞!】
回到中国,葛洪之后,陶弘景和孙思邈等一大批医生道士发展了他的炼丹术,他们炼就的丹药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杀害的皇帝远超农民起义军。在这个荣誉榜上,金榜题名的有:
晋哀帝司马丕
隋炀帝杨广
唐太宗李世民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明成祖朱棣(永乐)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影视片《雍正王朝》里,临终的雍正皇帝正在“嗑药”。】
此外,还有一大批王公贵族和文人名士也追求潮流,银榜提名的有:
李白
韩愈
白居易
元稹
杜牧
崔元亮
晚年的白居易有诗一首《思归》:
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
崔君(崔元亮)夸药力,经冬不衣棉。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大诗人受蛊惑之后的怅然若失,溢于言表。
其他还有很多银榜上的文人名士和铜榜上的底层百姓,恕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


【原来老白你也是一位“瘾君子”?】
看了这么多案例,丹药的毒性究竟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我们近几期的主角:水银——汞元素。
汞虽不能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但它无时不刻不在挥发出汞蒸汽,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各个角落,一部分被氧化成二价汞离子,丹砂是硫化汞,本身就含有二价汞离子,也逃脱不了干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汞和二价离子汞会转化成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等有机汞,这些有机汞才是汞毒性的罪魁祸首,它们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对口腔、粘膜和牙齿也会有不良影响。
有机汞分子里的碳汞键不易断裂,而且易溶于生物脂类,在体内很难排除。长期接触汞或含汞化合物,汞元素在体内就会不断累积,严重的会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左边是正常的大脑,右边是汞中毒的大脑。】
如果你家里的日光灯摔碎了,不用害怕,一只日光灯管只有5毫克汞,第一时间打开窗户通风即可。
如果你的家里有一支水银温度计摔碎了,也不要害怕,还是第一时间打开窗户通风,如果家里有硫磺,用硫磺覆盖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尽快将水银小球聚成一个大球,减少它的表面积,降低挥发速度,将它收入一个塑料袋里,交给学校老师、科研人员等高手处理。
切记:
1, 千万不要用吸尘器,吸尘器那强劲的风力会加速水银的蒸发!
2, 不要用扫帚,扫帚会把水银扫的到处都是,扩散了污染面积。
3, 不把水银倒入下水道,污染更多的人。
4, 不要把碎玻璃和水银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碎玻璃会戳破塑料袋,释放出水银大魔王。
5, 如有可能,多套一个塑料袋,因为水银太重,有可能会撑破单层的塑料袋。


【遇事不急不躁,谨防熊孩子搞破坏,还是把本篇文字读给熊孩子听听吧。】
最为恐怖的是,汞是唯一一个能在生态系统中参与完整循环的重金属,它的蒸汽会附着在空气的小颗粒上,漂浮到很远的地方;将它排入水里,它会进入鱼的体内,最终供上我们的餐桌;沉入土地,会在细菌的作用下生成有机汞,最终进入植物、动物体内。
如果说历史上的炼丹道士们只是送皇帝、名士们上西天,对人类整体影响有限,而现代的工业社会里,工业化量产出的汞波及的范围更广,要知道,这些汞元素几乎永远不会降解,它们迟早会进入我们的身体,赖在体内不走,攻击我们的神经。


【汞循环示意图,大鱼吃小鱼,越大的鱼体内汞含量越高,来自汞的累积效应。】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一开始大家发现很多猫的步态不稳、抽搐、麻痹,仿佛在癫痫的跳舞,因此称为“猫舞蹈症”,不久在人身上也发现了这种症状,被称为“水俣病”。
经过调查,水俣湾附近有一家醋酸厂,他们使用一种含汞催化剂,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海里的鱼虾有机汞含量严重超标,以海鲜为生的当地居民自然遭殃了。


【“水俣病”患者。】
最为可恨的是,日本政府当时竟然毫无作为,致使醋酸厂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后来,46名受害者联合向日本最高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并在2004年获得胜诉。联想到我们当前的飞速发展,不是应该以史为鉴吗?


【纪念“水俣病”的纪念碑。】

九、铊
铊是毒性最强的元素,原因在于它有两种常见的化合价:正一价和正三价,尤其是它虽然是第三主族元素,正一价却比正三价还要稳定,这又来自于那难懂的相对论效应,这里就不多谈了。
正是铊元素这灵活多变的化合价,让它可以伪装成多种元素,偷偷占据它们在生化反应中的位置。它尤其喜欢伪装成一价的钾离子渗透进皮肤,进入人体之后,铊立刻抛下伪装,破坏蛋白质里氨基酸复杂的折叠结构,把蛋白质变成一堆废物。
和在体内沉积在某种组织里的镉或汞不一样,铊元素在人体内简直就是一匹野马,它不断改变自己的模样,一会伪装成钾离子东游西荡,一会进入各种组织搞破坏。这种可怕的元素对人体各个器官的破坏力极大,致死剂量仅为12mg/kg体重。
更为可怕的是,铊毕竟是一种稀有元素,受害者毒性发作以后,一般的医生不会往这方面想,往往忽略对它的检测,导致受害者错过了及时的救治机会。铊就是这样成为了“毒药之王”,令人为之色变!


【有传言阿拉法特也死于铊中毒。】
上世纪60年代,英国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小伙子:格拉罕*杨。他从小喜爱看各种侦探小说,尤其喜欢阅读一些连环杀人案。有一天他不知道神经哪里搭错了,开始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实践,往家里的锅碗瓢盆里放铊盐,导致他的姐姐中毒,继母死亡,于是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奇怪的是,8年后他被诊断为完全康复,被放了出来。没多久,他混进了一家生产红外镜头的公司实验室做采购,制造这种镜头需要用到溴化铊,这让他获取毒药更为方便。他工作还没几天,就将铊盐加到茶里毒死了他的上司。接下来,他又给70个人下了毒,其中仅仅两人死亡,据后来杨的口供,他为了延长受害者的痛苦,故意减少了毒药的用量。


【格拉罕*杨,真正的绝命毒师!】
有段时间美国正为古巴问题而烦恼,美国CIA曾有一次行动,计划用一种掺了铊的爽身粉放到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袜子里。他们甚至精确计算好了铊的用量,不会使卡斯特罗迅速死去,而是先让他那著名的大胡子脱落,好让美国人看笑话。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计划没能成功实施。


【前古巴领导人堪称传奇,一生中躲过多次暗杀行动,包括铊元素的攻击。】
1994年11月24日起,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开始肚子不舒服,吃不下饭。没过多久她的头发开始脱落,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在当时,包括协和医院在内的各大医院都手足无措,朱令的同学被迫将朱令的病情翻译成英语,向全球发出邮件,收到多封邮件回复说明这是铊中毒,朱令才开始接受恰当的治疗。
直至今天,此案仍然没能破解,凶手依然逍遥法外,而受害者朱令则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生活至今无法自理。


【受害者朱令的“芳华”就这样毁于铊元素。】

十、铅
晋朝张华的《博物志》里写道:“纣烧铅做粉,谓之胡粉,即铅粉也。”这里纣王“烧铅”不是真的将铅点燃,铅的化学性质不活跃,只有在纯氧里才能燃烧,纣王显然没这个条件。中国古人让铅和醋反应,生成醋酸铅,在空气中受到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的共同作用,得到碱式碳酸铅。纣王的“胡粉”,原来是碱式碳酸铅,也称“铅白”,这是一种常用的白色颜料,也曾被妇女用来涂敷在脸上。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了让自己的脸色更显白,经常涂敷这种“铅白”化妆品,最终她的死亡与铅的毒性有很大关系。


【美丽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所有的画像都显示涂抹了大量的白色粉底。】
“铅白”会和空气中微量的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所以有些古代的名画里,原本白色的地方发黑,就是这个道理。而将“铅白”投入火中,受热分解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铅的氧化物,用木炭还原,又得到了金属铅。所以东汉时期的炼金术师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写道:“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意思是变色的“铅白”放火里炼一炼,就得到了铅。


【魏伯阳炼丹图。】
我国炼丹第一人葛洪当然也对铅情有独钟,我们在汞的篇章里提到,他曾炼出一种“密陀僧”,这是一种灰色物质,带一些褐黄色。现在我们知道化学成分是不纯的一氧化铅,在空气中摆放时间过长会变成“铅白”。
葛洪还在他的《抱朴子》中写道:“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这是他将铅炼成了红色的四氧化三铅,是为“铅丹”,“铅丹”也可以被还原成铅,这就是“白之”。


【铅丹,你敢吃吗?】
除此之外还有“铅霜”,《图经本草》中有“铅霜亦出于铅,其法以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末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亦谓之铅白霜,性极冷。”这是先将铅氧化成氧化铅,再和醋酸生成醋酸铅,这就是“铅霜”。“铅白”不溶于水,但“铅霜”溶于水,入口有凉甜之感,所以也称为“铅糖”。
上面说的这几种含铅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但我们的古人乐此不疲,前仆后继。我们能看到,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古人看到颜色的变化就以为可以延年益寿,并以身试法,这是需要多么大无畏的精神。我们今人还要继续发扬“神农尝百草”的精神,那么上一篇里的“金榜”、“银榜”里的大人物真是白死了。


【铅霜——醋酸铅,古罗马称为“甜铅”。】
如果说我国的炼丹法师们还只是小规模经营,毒害一些大人物也就罢了,然而欧亚大陆另一头的罗马帝国则是玩真的。
前面我们说过,罗马帝国为了金银而扩张,他们的军队带回了各地的金银财宝,却发现自己的版图里到处都是铅矿——伊比利亚半岛、塞浦路斯、中欧、安纳托利亚、希腊、撒丁岛、英伦三岛。提炼铅可比炼铜冶铁方便多了,而且还不用担心腐蚀问题,又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这种便宜而耐用的金属很快进入罗马文明的各个角落,药物、棺材、水箱、装饰品、屋顶、钱币、武器,以至于有人将罗马时期称为“铅器时代”。


【在公元前后,罗马人对铅的狂热让铅的产量达到第一个高峰,一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超过那个时代。】
插个轶事,由于铅很软,古罗马人用铅棒写字,“铅笔”这个词就这么来了。一直到15世纪,才用石墨取代了铅,这是后话。
在拉丁语里,铅叫做plumbum,现在铅的元素符号Pb就是从这里来的。而由于罗马人还用铅来做输水管道,造就了一个词:水管(plumbing)。
古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确实,罗马城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城市建筑和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尤其是在当时最先进的全城供水系统。很可惜,铅制的输水管道将有毒的铅元素输送到了寻常百姓家。


【古罗马的铅制输水管道。】
古罗马人还发现用铅做容器后,盛放的酒口感特别良好,有一种甜味,相对于之前青铜器带来的辛辣味,真是美味多了,所以古罗马上流社会的容器几乎都用铅制。当时还流行一种食物——萨帕,他们使用铅锅煮沸变酸的葡萄酒,得到一种非常甜的白色晶体,从老到小、男男女女都爱它。我们不用想就知道,萨帕就是“铅霜”醋酸铅的结晶水合物。在当时最有名的食谱《阿皮修斯》里共有450道菜谱,其中有五分之一都用了萨帕。


【古罗马的铅制酒杯,在当时盛为流行。】
把毒药当美味,罗马人终于走上了不归路,整个帝国的病痛声不绝于耳。尽管当时有人指出病患与铅的联系,但是生活习惯很难改变,从贵族到贫民都忍受着铅元素的折磨。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幸免,比如多位历史学家笔下的第四任皇帝克劳狄乌斯,都有神经质、心不在焉、面色苍白、长年被胃病和痛风折磨的记录,这都符合铅中毒的症状。
铅中毒更可怕的是对儿童和孕妇的伤害,这在古罗马历史中很多著名的故事中都得到了印证。比如著名的凯撒大帝,宠爱的女人和他喝的葡萄酒一样多,却只留下了一儿一女。他的继任者屋大维也不失风流,三任妻子,情人无数,却只有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儿,其他三个儿子都是收养过来的。
就这样,罗马的人口不断缩减,而人口素养也不断下降。鼎盛时期名将如云,而到了后期,却出了像尼禄这样的疯子皇帝,最终被异族灭亡,这难道都是铅元素的罪过吗?


【西方的千古一帝——凯撒,风流无比,却只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还是埃及妹子帮他生的。】
在那个科学尚未启明的时代,面对灾难,人们只能去寻找各种神秘的解释。几乎从罗马建城之日起,罗马人就将农神萨图恩作为罗马的庇护神,后来希腊神话传入罗马,萨图恩甚至成了朱庇特的父亲,类似于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父亲克洛诺斯。
在各种各样的罗马神话故事中,萨图恩的形象是阴郁而迟钝、有恶魔气息的,这都和铅带给人们的印象很相似,也因此后来的炼金术师们将铅和天上的土星联系起来,本来嘛,土星就是用萨图恩来命名的,还有一种铅中毒性痛风的英文名也用萨图恩来命名——saturnine gout。


【吃掉自己孩子的罗马农神萨图恩。】

十一、
钋210是一种放射性极强的同位素,接近它只会受到致命的辐射。居里夫妇再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心爱的女儿伊蕾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死于居里夫人最爱的“波兰元素”。
1946年,波兰刚刚从纳粹的魔掌中挣脱出来,却再次沦为苏俄的附庸。就在这一年,伊蕾娜实验室里一小瓶当作α射线发生器的钋泄漏了,她遭到了超大剂量辐射,最终于1956年因白血病逝世。居里夫人在天堂里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会流下什么样的眼泪?


【1925年,伊蕾娜*居里(左)和母亲(右)在实验室。】
事情远未结束,进入21世纪,钋210已经成为致命毒药,由于它的高成本,能“享用”它的都是大人物。
2004年11月11日,被以色列软禁三年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去世,在这之后,对他死因的传言就没有停止过。直到2012年7月,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发布报告,他们对阿拉法特的个人用品进行了检测,发现上面含有大量的钋,可以确定阿拉法特是钋中毒而死。报告中写道:“在阿拉法特穿过内衣上发现的钋-210含量足以杀死20人。”


【被誉为“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旗帜”的阿拉法特。】
2006年11月1日,已移居英国的前克格勃间谍利特维年科突感不适住院,最终于11月23日被宣告不治身亡,年仅43岁。经过调查,在他的尿液中发现了大量的钋210,很可能是他发病当天下午吃的寿司里被人下了毒。
正当壮年的利特维年科原本是一位头发飘逸的帅哥,当他临终前出现在电视上时,看起来竟然如同一个白血病患者,头发全掉光了,连眉毛也不剩一根,足见钋元素的威力。


【出现在电视上的利特维年科。】
你可能以为这恐怖的“波兰元素”距离我们很远吧?你太幼稚了!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是!
我真的不骗你,现在已经发现,烟草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钋元素,积累在烟草叶中,当烟民抽烟的时候,这些钋元素就会随着烟雾吸入肺里。抽烟导致肺癌,钋元素功不可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在业内就已是定论。
在这之后,烟草巨头们已经投入巨资研究将钋元素排除出烟草的技术手段,很遗憾的是,一篇相关文献也没有发表过。


【如果你想和阿拉法特、利特维年科享受同样的待遇,就多抽点烟吧。】

十二、镭
早在皮埃尔*居里还健在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身体做了一个实验,告诉大家镭的强烈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他把手放在不可见的镭射线中几小时,结果手上出现了溃疡,好像被灼伤了一样。过了好几个月,溃疡处才重新长好。


【皮埃尔*居里用自己的手来做实验,告诉大家镭会伤身。】
然而,更多的民众似乎具有一种“神秘崇拜”的信仰,他们会选择性遗忘那些否定自己信仰的证据。虽然不断有人受到了放射性物质的伤害而被送进医院,但镭的市场反而越来越大,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镭姑娘”事件。


【1921年,使用含镭夜光涂料制造的钟表的广告。】
1917年,美国“镭”公司成立,专门用含镭物质制造指针的夜光涂料。公司用5倍高薪(相对于当时平均收入)雇佣了很多女工,她们被告知,这些含镭物质都无毒害。在当时,镭的神秘也让这些无知的女工们冲昏了头脑,她们有时候偷偷将这些夜光涂料涂在自己指甲上做美甲;有些女孩将含镭物质涂在自己的头发上,让自己更加古灵精怪;甚至还有一些姑娘为图省事,在用画笔涂绘表盘时,用嘴嘬笔尖以保持笔尖的锐利。


【“镭姑娘”们在超大剂量的辐射中劳作。】
这家工厂的女工都做不长久,总是没多久就生了重病——贫血、牙疼、下颌溃烂、骨折、肿瘤。越来越多的类似案例出现,让这些“镭姑娘”们终于意识到,她们被镭元素害了,她们将公司告上法庭,赢了官司,拿到了高额赔偿金。但这又能给她们带来什么呢?她们中的很多才20多岁,却在本该享受芳华的年代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所幸的是,“镭姑娘”们的痛苦彻底打破了民众对镭元素的迷信,更是促成了《劳动法》的出台,提出了“职业病”的概念并写入法律。时至今日,我们还必须感谢“镭姑娘”们,是她们用自己的痛苦和无知促进了医疗和劳工保障的进步!


【因受镭射线的毒害,这位“镭姑娘”的下巴长出了巨大的肿瘤。】

十三、氡
自然界里的氡都来自铀、钍、镭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而它又是一种气体,这就很可怕了。
要知道,在各种各样的岩石里,都多多少少有些放射性元素,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衰变,如果产物是固体倒也罢了,大不了还留在原处继续祸害一方呗。而氡作为一种气体元素,整天到处闲逛,遇风就随处游荡,将放射性的魔性带到地面各处。这种可怕的放射性元素,几乎无处不在,危害我们的健康。人们长期吸入高浓度氡气,就会引发肺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氡是引起肺癌仅次于香烟的第二大元凶!


【吸烟和氡对肺癌具有协同效应。】
家庭装修中,混凝土、水泥、大理石、花岗岩等里面就有微量的氡,所以装修后的房屋一定要有通风措施。
氡是最重的气体,密度是空气的7.5倍,因此它总是易于向低处沉积,所以能不住地下室就尽量不要吧。
古代选择房屋住址讲究风水,一般不考虑住在山谷,那里除了有泥石流危险,氡气的含量也比别处高很多。原来,古人的经验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氡会从各种地方钻进我们的房屋,保持通风是王道。】
深埋地下的矿井可以说是接触氡气的最前线,地下的各种岩石总是不停的向四周放射氡气,矿工们患肺癌的几率要大得多,他们真可谓是用生命为世界生产财富。
20世纪50-60年代,几位企业家在美国向公众开放了以前的铀矿,并宣称在地下呼吸氡气对健康有益,可以有效治愈鼻窦、哮喘和关节炎等。但这些都被证明是错误的,美国政府在1975年禁止了这类广告。


【矿井里的氡一般都很多。】
氡气除了跟着空气漂浮,也会随着水流游荡,地下水也是氡辐射的重灾区,另一个地方就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温泉。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地的温泉里,都发现了超标的氡,其中意大利Lurisia的一处温泉,放射性活度竟然达到四百万贝克勒尔/立方米,超标一万倍。去这里泡温泉,不但得不到疗养效果,而简直是去找死了。所以啊,温泉虽养生,也要适度啊。
可笑的是,很多温泉商家竟然宣称自己的温泉是“氡温泉”,他们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号称氡元素包治百病,简直是侮辱老百姓的智商。如果你看完了我的文章还要去这种地方,真是No zuo no die了。


【遇到这样的广告,真是无语。】

------------------------------------------华丽的分割线----------------------------------------

原贴如下:
鲁超:【元素家族——连载12】剧毒的玫瑰——宝石元素:铍鲁超:【元素家族——连载62】最悲壮的元素发现之路----氟的发现史(上)鲁超:【元素家族——连载63】最悲壮的元素发现之路----氟的发现史(下)鲁超:【元素家族——连载110】化学武器之殇鲁超:【元素家族——连载155】毒性源于“越俎代庖”鲁超:【元素家族——连载182】“镉大米”的“镉”是啥玩意?鲁超:【元素家族——连载189】帮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锑元素鲁超:【元素家族-连载217】有毒的神秘液体鲁超:【元素家族-连载218】最毒的元素铊是谁?鲁超:【元素家族-连载219】毁灭帝国的元素鲁超:【元素家族-连载226】烟草里的“波兰元素”,看完你还敢抽烟吗?鲁超:【元素家族——连载228】“镭姑娘”事件鲁超:【元素家族——连载229】无处不在的放射性气体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专栏:
元素家族——从化学元素看人类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危险气体,它就是氡(英文名Radon)。很多人对电器的电磁辐射非常在意,其实氡的辐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密切关心的。



氡是什么?
氡元素符号为Rn,原子序数是86,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18族(IUPAC新规定,即原来的0族)。氡是单原子分子,它无色、无臭、无味,是自然界中唯一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氡是镭自然衰变后的产物,其最稳定同位素为222Rn,半衰期为3.8天。氡及其子体存在于一切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对公众产生不可避免的持续辐射,其辐射剂量约占所有天然背景辐射的50%。
人们在呼吸过程中,会将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吸入体内,这些物质在衰变过程中会导致以呼吸器官为主的内照射的发生,有可能破坏细胞DNA,甚至引发肺癌。
在室外,由于氡可以迅速稀释扩散,因此浓度较低(约为5-15 Bq/m3)。但室内的氡浓度往往更高,有的矿山、岩洞和地下室的浓度甚至可以超过100000 Bq/m3。在诸如住宅、学校和工作场所的普通环境中,氡的浓度差异很大,可能低于10 Bq/m3,也可能高于10000 Bq/m3。

氡有什么危害?
15世纪,在德国的Schneeberg矿,矿工经常患上一种死亡率很高的肺病,当时被称为“Schneeberg” 肺病,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这种病才被确认是肺癌。随后,众多的矿工流行病学调查均证明: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中,氡及其子体的α辐射可以导致肺癌发生率的增加。
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氡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世卫组织的报告显示,氡是造成肺癌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吸烟。在非吸烟者群体中,氡是首位肺癌成因,其造成的肺癌估计占总数的3%-14%。即便是低浓度的氡——如在住房内发现的浓度水平,也具有健康风险,而且氡浓度平均值每上升100 Bq/m3,肺癌风险就增加16%。

氡是如何进入生活和工作环境的?
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氡最主要的来源有两个:
第一、从房基土壤中逸出。地层深处含有铀、镭的岩石中存在高浓度的氡。这些氡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和大气层。房子若建在断裂带上方,氡就可能会沿着土壤、地板及墙体的缝隙扩散到室内。在北京地区的地质断裂带上检测的结果表明,三层以下住房的室内氡含量较高。   
第二、从建筑材料中逸出。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花岗岩、砖砂、水泥、石膏之类的建材都可能是氡的来源,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最易释放出氡。

如何应对室内氡污染?
室内氡的危害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瑞典是一个室内氡浓度较高的国家,早在1979年瑞典就成立了氡委员会(Swedish Radon Commission),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对本国所有建筑进行了监测并建立了氡的档案。1990年,美国开始举办国家氡行动周,向人们宣传氡的危害,促使更多的家庭接受氡的测试,并对高氡建筑物采取防护措施。1996年,我国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颁布了《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规定新建的建筑物中每立方米空气中氡的上限值为100 Bq,已使用的旧建筑物中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氡为300 Bq以下。但总的来说,我国对于氡污染的宣传和管控还远远不够,我国民众也缺乏对氡污染的认知和应对方法。
面对氡的危害,我们至少能做到两点:
第一、住宅选址尽量远离矿区和断裂带。
第二、尽量减少使用易释放氡的建材和装修材料,如花岗石和大理石等。如果房屋的建筑、装修大量地用到花岗岩等石材,最好还是在入住前测一下氡含量。

参考资料:
1. 郭秋菊,许寿元. 氡的危害及剂量估算[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 24 (1): 85-87
2.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氡与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假设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一座七层的地下宫殿
↓那么一层一层往下走会遇到哪些危险?↓


https://www.zhihu.com/video/874283992717873152
特别鸣谢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作者:兰道尔·门罗(Randall Munroe)

关注微信公众号:薛定饿了么(xuedingeleme)
看完我们三分钟漏洞百出的科学小视频,你的生活也并不会变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