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494|回复: 0

[分享]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很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血糖是否平衡是测量糖尿病患者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及时准确地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掌握、治疗病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那么,自我监测血糖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呢?

  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很多患者,特别是一些中年患者,工作忙,压力大,或其他一些特殊原因,在糖尿病早期,还没有明显并发症的时候,很少重视,没有很好的运动计划和饮食方案,再加上不按时用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发生时,后悔已经晚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发症有一个很有效的管理工具—自我血糖监测,它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可以让患者在自我管理当中及早发现自身血糖的异常。

  自我血糖监测的好处

  1.可随时随地了解自身体内血糖波动,能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

  2.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以依据血糖数值,多次少量调整胰岛素剂量,优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3.预防、识别和管理低血糖事件,特别是无意识性低血糖,提高治疗安全性。

  4.帮助患者治疗达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很多人只知道做空腹血糖,但我国的糖尿病,基于饮食习惯等原因,特点是餐后血糖升高较明显,尤其是老年患者,只查空腹血糖,60%~70%的早期患者会漏诊。因此,怀疑自己是糖尿病,一定要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是确诊糖尿病的金标准。监测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控制状况,另一方面,对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餐后高血糖长期升高可引起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这是由于葡萄糖毒性作用造成的。餐后高血糖以及血糖波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的损伤,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加重粥样硬化进程。进而可导致血栓形成,严重威胁心脑血管健康。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血糖达标非常重要,餐后血糖监测不应小视。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和运动并行的基础上监测好自己的血糖,并严格遵医嘱服药,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是最理想的办法。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自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天监测血糖2~4次。若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或病情危重时,则应该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为止,当患者的病情稳定或者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则可每周监测1~2天。另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的血糖检测,也是要根据病情来定的,血糖的检测时间也会相应的调整。

  1.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空腹血糖是指8小时以上没有进食而测得的血糖值。而吃过早饭,到午饭前胃已排空时的血糖不能视作空腹血糖,只能称为餐前血糖。同理,晚餐前血糖也不能当作空腹血糖。

       2.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进餐第一口计时间,进食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

  3.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4.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5.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6.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7.当患者尝试新的饮食方案、不能规律进餐、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均需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