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丨基因检测公司自带原罪吗?
2022-9-9 11:08|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985|
评论: 0|来源: 基因江湖 | 作者:九哥的小九九
摘要: 可能从来没有哪一项技术,会像基因检测一样,面临这么多的争议是非。
可能从来没有哪一项技术,会像基因检测一样,面临这么多的争议是非。 如果说有,可能是当年魏则西事件中的免疫细胞疗法。 魏则西事件中主人公的遭遇让人唏嘘感慨,百度竞价排名和莆田系医院自此走上风口浪尖,同时也直接导至免疫细胞疗法按下暂停键达数年之久。 而基因检测,特别是以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为代表的基因检测技术,自应用以来,就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喧闹、质疑之声。回顾NGS十余年临床应用之路,就是一条鲜花掌声与争议否定的伴生之路。
近日,肿瘤NGS头部企业泛生子拟私有化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尽管泛生子公关团队有所准备,在公告发布当天,各大财经媒体就以“精准医疗龙头泛生子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迈出中概股破局勇敢一步”为题刷屏,引导至中美争端下中概股的普遍宿命。即使定调如此,还是引来业内一阵叹息。华大基因,及其集团掌门人尹烨,在知名教授饶毅的连续炮轰下,也只是“谢谢指教”。贝瑞基因,完成对赌之后,业绩连同股价,让人扼腕叹息。企业之外,山西某省级医院,医药代表向孕妇推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升级版本NIPT-Plus,钱打到个人账户,后生下唐氏儿,理赔保费从个人账户直接打出。医院却拒不承认该现象,又一起罗生门事件。知名媒体虎嗅,近日再次剑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回顾NIPT发展之路,同时指出若干乱象,还引导至“警惕人工选择完美胎儿”这一社会伦理问题。同样是虎嗅,2018年一篇《华大癌变》,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在知名问答社区,知乎平台,搜索“基因检测”,输入框提示及搜索结果如下: “吹上天了!华而不实!都是资本炒作!都是泡沫!等着瞧吧!”每个人、每群人对基因检测及其检测机构、行业,都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并貌似根深蒂固。从临床应用看,基因检测可以覆盖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方方面面,撑起万亿市场的想象。“你”从还未出生,还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人”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T)筛选健康的胚胎,进行植入;孕育12周,就可以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对胎儿常见染色体遗传病进行检测;孕期内,如果超声等指标异常,可以通过侵入性取样,再次对胎儿进行染色体遗传病检测;胎儿出生后,需要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地贫基因检测等;新生儿或幼儿期,如果表型和行为有异常,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孩子的天赋,未来适合运动、读书、艺术,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笔者清楚的记得,早年在潍坊出差时,在最繁华的十字街口,广播大声播放着“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广告,梦幻之极。当一个技术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它要么是神技,要么是骗子。天才与疯子也仅是在一线之间。夸大、诱导,巨额经济利益,巨大信息差,结论似是而非,解释一抹万花油。 利用高科技来耍流氓,更具有隐蔽性,比直接耍流氓更流氓:当你发现家里有一只蟑螂,说明家里已经藏着无数只蟑螂。这是人们的普遍认知。由此引申出对技术、对公司、对行业的直觉判断。 试图证明自己不是老鼠屎、不是蟑螂、没有原罪,不仅无效,而且恶心自己,玷污了高科技企业的身份。在坊间,华大基因、诺禾致源等国内头部企业就带有基因界“富士康”的名号,言之没有核心技术、只是代加工、流水线作业,长期给外国人打工。国家有国家的认证,地区高新、国高新的牌子就摆放在这。光拿牌子可能无法使人说服。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家近几年被卡脖子的问题困扰,憋了一股恶气。能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企业,无愧是高新企业了吧?这样的企业不多,华为都还没从卡脖子的问题中挣脱出来;而长期处于议论漩涡的华大基因的兄弟企业,华大智造,应该能算一个。不仅在国内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在国际上也赢了和行业老大illumina的官司,开始收割海外市场。赢得了高科技公司的光环,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惹人争议了吗? 自嗨是没有意义的,糊弄资本也会败于资本,愚弄大众终会自砸饭碗。资本寒冬、价值倒挂、疫情黑天鹅事件,会过滤掉那些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企业。至于为什么基因检测这么多年会遭遇了这么多偏见、质疑、误解?九嫂说,哪有什么原罪,只是行业漫长发展中的一段剪影罢了。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