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全球性非营利组织FIND发布了一则招标公告,像一颗深水炸弹搅动IVD圈:寻找淋病抗原快检技术合作伙伴,订单直指非洲、东南亚等中低收入国家的公共卫生采购体系。 这可不是一般的商业招标——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8200万淋病病例,其中非洲地区感染率是发达国家的5倍。而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仍在采用"症状猜病+广谱抗生素"的落后模式,直接导至耐药菌肆虐。 某产品总监盯着这19页纸的招标文件两眼放光:"这相当于把未来十年全球淋病检测的入场券,明晃晃地摆在企业的餐桌上啊。"据知情人士了解,全球前三的快检头部企业正在跃跃欲试。 一、国际订单的诱惑与陷阱FIND开出的条件充满诱惑:
但……招标书里也暗藏杀机:
某长三角快检企业负责人苦笑:"这好比让车企造出续航1000公里、售价5万元的电车,还要一年内卖进50个国家。" 二、中国玩家的突围之路某IVD企业的实验室里,工程师正测试新型纳米荧光材料。"传统胶体金技术灵敏度卡在80%,我们改用稀土元素标记,成本只增加10%,但灵敏度冲到92%。"技术总监指着检测曲线解释。这恰是FIND招标的核心技术需求。 隐藏在检测盒背后的万亿生态 拿下FIND订单只是开始,更深的棋局似乎可以这样:
某资深玩家留言道:"这不是技术竞赛,而是一场关于'谁能用中国制造重塑全球公卫规则'的战争。" 三、结语:从代工厂到规则制定者 当非洲村医用上中国制造的检测盒,当东南亚药监局直接采纳中国产品——在FIND招标的加持下,那些能把5美元成本砍到1.5美元、把实验室技术变成"热带雨林也能用"的企业,将在全球公卫新版图中,写下中国制造的全新定义。 以下是NMPA官网数据库查询到产品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