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3月28日诺辉健康宣布停牌并延迟刊发年报后,至今未披露一个较为明确的复牌节点,背后的疑似财务危机至今仍没有定论,作为一个引领者,诺辉的危机也让关于肿瘤早筛的质疑无法消去,一切交给时间了。 鉴于肿瘤发现时多为中晚期,给诊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提前在风险人群进行筛查,进而做进一步检测诊断,成为最好的肿瘤“药物”,也符合治未病的上医理念。从这点来看,肿瘤早筛一个美丽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近日获悉,以miRNA技术为核心的肿瘤早筛企业的觅瑞已于5月23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2629.HK)。 这家背后有两个中国人,阿里巴巴18名创始人之一的投资等背景的肿瘤早筛企业,正在以一种新的模式宣告崛起,给迷雾中的肿瘤早筛行业一剂新的血液。 凭什么? 其实不止诺辉健康,早筛道路上自其开始,就不平坦。2015年美国Theranos公司的“滴血验癌”骗局,曾让整个行业蒙羞抹黑,如今过了10年,这份争议仍然未消去。 同为血检赛道的觅瑞,顶着这种高度质疑,以“5毫升血液检测胃癌”为卖点,历经四次递表、跨越两年波折,终于在5月12日这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我们前面说了早筛是个美丽的故事,只要真心做是可以做成的。 2004年在全球对于miRNA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创始人就意识到血液中的miRNA表达谱或许能成为癌症早期筛查的关键所在。其独特的优势在于,与游离DNA相比,miRNA是由细胞主动分泌的,在血液中的浓度更高且更为稳定,仅需5毫升血液就能完成检测。基于此,即使2015年血筛丑闻出现,也未曾放弃。 笔者认为,正是有前车之鉴,投资者此后在觅瑞的投资包括近日将上市的态势,都较为理性,都是经过更为谨慎的评估后方才执行,一定程度上更能证明觅瑞的技术价值。根据沙利文资料,觅瑞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已获得分子癌症筛查行业*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美国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和新加坡C类IVD证)。 不仅在胃癌上,若后续经过市场的反复验证,真实世界检测的反馈良好,miRNA检测技术可进一步延伸到其他癌种上,这也许觅瑞被看好的原因之一,掌握的是底层技术。 当前表现如何? 觅瑞和许多肿瘤早筛企业,仍在亏损。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觅瑞年内亏损分别为5620.27万美元、6956.93万美元、9221.47万美元。 在资本市场一直都有对肿瘤筛查公司的青睐,Grail在前5年持续亏损的境地下,仍完成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人不乏有比尔盖茨等投资大佬。也许从这个角度看,肿瘤筛查企业确实是不以前期的盈亏论英雄。 另一方面,来自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癌症筛查潜在市场(包括胃癌、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筛查)2022年总规模约为456亿美元,2022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2%,万亿蓝海市场也促使投资者不仅仅看短期的得失,如果有一项领先或稀缺技术,经过大规模前瞻性的验证了,那么每一次的试验进展自然会有相应的资金跟上来。 觅瑞自成立后获得多次融资,总金额高达1.67亿美元,投后估值高达6亿美元,IPO前孙彤宇旗下的Central Road持股比例为22.03%,不过开销大也是目前的主旋律,截至2024年4月,B、C、D三轮融资的钱已经全部花完了,急需新血液。2022年-2023年,这三项支出合计5873.41万美元、7179.48万美元,占收益的比例分别为330.8%、296.9%,支出等同收入的三倍。 看来IPO的任务一方面缓解现金流危机;另一方面,在国内已于2023年提交GASTROClear的III类注册申请,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上市。还布局了印尼、日本和美国,其在招股书中提到今年下半年预计均会陆续推进,等等这些均需要资金来延续,直至出成果。 其还布局了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多癌联检(9种癌症)、肺动脉高压、心衰等多个不同的早筛项目,均以血液为检测样本。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这两个项目已处于后期阶段。 总结来说,当下觅瑞产品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夕,大量投入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被认可。 写在文末 万亿市场再迎来一位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这于肿瘤早筛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可以提振一下自去年重挫的信心。同时iRNA技术的不断验证,似乎也给这条赛道正名,早筛道路上自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好一些,均在自己的特长领域为肿瘤诊断提前放哨,共同防治。 随着医保体系的完善、技术产品的成本的下降、商业化的不断成熟,这些先锋队必然在行业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觅瑞不是最后一个探险者,但也是一个有力的肿瘤早筛践行者。 参考资料: 1.滴血验癌,3年烧光14亿,阿里元老押注的“科学赌局”港股IPO,科创投资研究,2025 2.三年亏十个亿,滴血认癌技术跑出一个新IPO,融中财经,2025 3.觅瑞冲刺港股、诺辉健康停牌超1年,癌症早筛江湖生变,时代财经APP,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