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技术杂谈 查看内容

追踪基孔肯雅病毒,mNGS数据库革命:从“广撒网”到“精捕捞”的进化之路(一)

2025-7-28 11:52|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647| 评论: 0|来源: 序列万事屋

摘要: mNGS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无偏性”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报告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让这种由伊蚊传播、以高热、皮疹和剧烈关节疼痛(甚至导至患者弯腰行走)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进入公众视野。 基孔肯雅病毒(CHIKV)最早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发现,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然而,此次疫情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面对基孔肯雅热这类相对少见甚至罕见的病原体,临床医生如何能快速锁定“真凶”,为精准诊疗提供明确的病原学依据?

这正是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 本系列文章(共两期)将带您了解,从数据库的维度mNGS如何成为发现罕见或新发病原体的强大工具




mNGS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无偏性”——它能一次性检测样本中几乎所有微生物的核酸信息 但要最大化发挥这一价值,关键在于两大环节的协同优化:

  1. 湿实验环节 目标是“抓得全”。通过不同的样本前处理、去宿主、Cell free、富集技术等,尽可能多地获取样本中病原体的“线索”(核酸序列)。

  2. 干实验环节 目标是“认得准”。这依赖于强大且全面的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注释。数据库的“广度”(物种覆盖全)与“深度”(基因组信息完整、准确)直接决定了最终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既往,技术优化的关注点多聚焦于湿实验的提升。而本期,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将mNGS的“知识库”——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库做得更“大”、更“强”,从而为精准识别罕见病原体奠定坚实基础。


一、 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库做“大”——“Meta”genome,撒下更广的“渔网”

病原mNGS的“大”数据库,其根基在于整合全球权威的微生物基因组资源(如全球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综合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IMG,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库CARD、毒力因子库VFDB等)。

但这绝非简单的数据堆砌!关键在于“去粗取精”: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整合,最终构建一个高质量、特征明确的“临床级”病原体参考数据库

这个“大”数据库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广度”与“质量”:

  • 物种覆盖广 全面涵盖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具有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

  • “参考级”质量 这绝非普通公共数据库可比。它意味着:

    • 极高的基因组完整性(如细菌基因组接近完整)。

    • 极低的污染风险

    • 高标准的测序与组装质量(如高覆盖度、优化的组装指标)。

    • 深度生物信息注释: 包含详尽的基因功能预测、清晰的抗菌素耐药性(AMR)基因标注以及明确的毒力因子信息


数据库不仅要“大”(覆盖广),更要“强”(质量高、注释准)

FDA-ARGOS 数据库树立了很好的示范。

  • FDA-ARGOS 是什么?

    • 全称:FDA dAtabase for Reference Grade micrObial Sequences

    • 定位:监管级微生物参考序列数据库

    • 背景: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联合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国防部及马里兰大学共同打造。

    • 核心使命:为基于NGS的传染病诊断设备的开发与验证,提供坚实的“金标准”支撑。

Karius 的“强”数据库实践

Karius(成立于2014年)的核心产品——Karius Test,正是依托其强大的独家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库,结合NGS与AI分析,实现对病原体的高效检测。

  • Karius Spectrum™ 专注于血浆游离DNA(cfDNA)检测,数据库覆盖超过1000种病原体,是血液感染病原体筛查的利器。

  • Karius Focus™ 专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中的微生物cfDNA检测,数据库覆盖超过500种病原体,精准锁定下呼吸道感染病原。


它们的“强”体现在:

  • 临床导向 数据库构建紧密围绕特定样本类型(血液、BALF)和临床需求。

  • 验证严格 数据质量达到支持临床诊断应用的标准(类似FDA-ARGOS追求的“参考级”)

如同升级了“渔网”的网眼密度和覆盖范围,一个做“大”的数据库,能让我们捕获到更多样、更稀有的病原体“踪迹”

编织更广的“发现之网”

国内病原mNGS技术的蓬勃发展始于2016年前后,众多团队的成立加速了技术的迭代与优化。无偏性检测、广谱覆盖的核心价值,也迅速获得了临床权威指南的认可

  • 2018年里程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的“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病原学诊断部分,提及临床宏基因组学可显著提高病原检测敏感度缩短检测时间,在诊断罕见病原体感染方面具有优势。指南建议,mNGS可作为现有成熟技术无法确诊或规范抗感染治疗无效患者的重要补充诊断手段,但强调其结果必须结合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病原体致病性。这标志着mNGS正式步入主流临床病原诊断视野。

数据库建设:规模竞赛与质量基石

作为mNGS技术的核心“知识库”,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库的建设至关重要。其核心理念早在2017年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 团队发表的奠基性文献《Validation of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sts for Universal Pathogen Detection》中就已明确:物种全面性 (Comprehensiveness)注释准确性 (Annotation Accuracy)序列完整性 (Sequence Completeness)

  • ”的显性竞赛 国内团队在“物种全面性”上展开了激烈的规模竞赛,数据库覆盖的病原体种类从数千一路攀升至“1万+”、“2万+”、“3万+”... 如同不断扩大“渔网”的覆盖范围,这使得许多既往难以检出的少见、罕见病原体得以“浮出水面”显著拓宽了临床对感染病原体谱的认知边界


  • ”的隐性追求 然而,“注释准确性”与“序列完整性”这两大质量基石,其价值虽不直观展现,却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临床解读的精准度。它们是数据库真正“强大”的内在支撑,也是未来持续优化的关键方向。

数据库的“大”与“强”,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mNGS从“能检出”走向“检得准、读得懂”,深刻改变着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格局

二、 宏基因组数据库做“强”——“Pan”genome,升级“渔网”的材质

数据库仅仅“大”(物种覆盖广)还不够,更要“强”——能精准识别病原体内部的关键差异。这就引出一个核心挑战:

难题:单一参考基因组的“盲区”

当我们检索一个常见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基因组时,NCBI上仅“完整”级别的基因组就有上千个!这些基因组大小不一、序列各异。关键问题来了:选择哪个版本作为参考才是“正确”的?


  • 选择单一基因组版本?风险巨大!它无法代表该物种的真实多样性,尤其可能遗漏与致病性、耐药性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变异。

  • 叠加所有基因组版本? 如同粗暴地叠加多张“渔网”,理论上可行,但成本(时间、算力、人力)极高,效率低下,绝非明智之选。

破局:泛基因组(Pan-genome)的“兼容”

2005年,一项发表于顶级期刊《PNAS》的研究提出了革命性的微生物“泛基因组(Pan-genome)” 概念,为上述难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它将一个物种的全部基因划分为:

  1. 核心基因组 (Core Genome)

    • 定义: 该物种所有菌株都拥有的基因集合。

    • 特点: 高度保守,通常编码生命活动必需的功能(如基础代谢、细胞结构)。

    • 比例: 约占单个菌株基因总数的一部分(以2005年PNAS的研究为例,GBS中为1,806±16个,占单菌株基因的≈80%)。

  2. 非必需基因组/可变基因组 (Dispensable/Accessory Genome)

    • 定义: 仅存在于部分菌株中的基因集合。

    • 特点: 包含决定菌株特性差异的关键基因,如毒力因子、抗生素耐药基因 (AMR)、宿主适应基因等——这些恰恰是临床诊疗最关注的靶点!

泛基因组 (Pan-genome) = 核心基因组 + 非必需基因组

它代表了一个物种完整的基因“宇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扩充的基因库。 理解泛基因组,是解析病原体致病机制、进化历程和制定精准干预策略的基础。

“做强”数据库的关键:构建泛基因组

将“泛基因组”理念融入病原体基因组数据库建设,意味着:

  • 不再依赖单一的、可能片面的参考基因组信息。

  • 为关键病原体(尤其是临床常见/重要病原体)构建覆盖其核心基因和关键非必需基因(尤其是特异性基因、AMR、毒力因子等)的“泛基因组参考”

这就如同将“渔网”的材质从普通纤维升级为高精度复合材料:网眼(代表检测分辨率)并未变小(物种覆盖未缩减),但网线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极大提升,能更精准地捕获病原体内那些决定致病性、耐药性的关键“小鱼”,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识别”与“深度解读” 这就是数据库“做强”的核心内涵之一。

“知道泛基因组是什么,但它如何真正提升病原mNGS的临床检测效能?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下一期揭晓。。。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