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医界动态 查看内容

IVD基层市场,即将迎来巨大机遇!

2025-9-11 15:23| 编辑: 鹏哥| 查看: 177| 评论: 0|来源: 体外诊断观察整理自中央人民政府网

摘要: 这一方案的实施将深刻改变医疗行业的格局

9月10日,国务院批复了关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是对当前医疗体系痛点的集中回应。方案直面分级诊疗落地难、资源下沉不畅、基层服务能力弱、检查结果互认难等长期困扰医改的核心问题。




image.png


实施方案总体要求,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


到2027年,要实现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医疗服务点;


到203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设施设备条件和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水平明显提升。


文件明确提出以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医保支付改革为经济杠杆,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技术支撑,系统性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这一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再是单一部门的单项政策,而是多部门协同、多政策配套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医疗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方案通过多种机制确保分级诊疗真正落地:


资源下沉硬指标:明确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职称医师派驻",这将直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流动。


患者分流强制化:规定"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从源头上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


功能定位清晰化:县级医院聚焦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救治,基层机构承担普通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形成差异化服务格局。


方案创新性地运用医保支付的经济杠杆作用:


支付比例明确倾斜:"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成为明文规定,从经济层面引导患者选择基层机构。


推进'同病同付':在统筹地区内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消除不同机构间的套利空间。


打包付费制度化:对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促使医共体内部主动优化资源配置。


明确要求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统一管理:建立人力资源、财务、医疗质控、医保、信息数据等管理中心,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


人员双向流动:推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制度,打破医疗机构间的人才壁垒。


服务一体化:在医共体内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实现资源集约利用。


为结果互认这一难题提供了切实解决方案:


标准化先行:通过医共体内部分工,先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为结果互认提供质量基础。


信息化支撑:要求加强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互通共享,从技术层面消除信息壁垒。


经济激励配套:通过医保打包付费,消除医疗机构间因检查收入产生的经济利益冲突。


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支持数字医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AI辅助诊断获认可:明确"推广放射、心电、病理等医学影像和图形智能辅助诊断应用"。


电子病历流转制度化:要求推进"电子处方流转、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和预防接种信息跨地区共享"。


数据开放突破:提出"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安全有序向居民个人开放"。


这一方案的实施将深刻改变医疗行业的格局:


市场重心下沉:主要的市场增量将从核心城市的三甲医院,转向县级医院和核心乡镇卫生院。这些机构将成为设备采购和能力建设的主体。


产品标准重构:设备和试剂厂商必须提供符合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要求的产品,能够无缝接入区域信息平台的产品将获得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创新:第三方服务(区域检验中心、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医共体出于集约化管理和成本控制考虑,将更倾向于购买服务而非自建一切。


医院角色重塑:大三甲医院必须思考如何在赋能基层中体现自身价值;县级医院需要快速提升区域龙头的管理和技术辐射能力;基层机构则要着力提升服务能力,真正留住患者。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