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083|回复: 5

[分享] 分析化学的硕士博士是否会较其他放的研究生轻松一些,而且化学药品也都是买的,不需要搞合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谱学的博士强答一下,基本符合你的题干,大多数时候不亲自动手合成,样品主要靠合作者提供或者直接买。
并不轻松。
样品虽说不用自己动手合成,但是还是要自己制样。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要求,很多材料样品不能接触空气,蛋白样品要全程在液氮里,有时候实验开始前的准备就是一整天。最要命的是,如果你自己的样品,搞砸了大不了花点时间重新做一次,合作者的样品搞砸了都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代。
光谱学的理论挺复杂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学习。
另外作为博士,总要做一些探索创新吧。既然样品是和别人要的,那么仪器部分就要自己捣鼓了。设计,订购配件,组装,调试,找问题,解决问题。往往还要牵扯到经费,厂商,安全(包括机械,辐射,真空,电路,气路,水路)各个方面的人进来,简直头大,有时候觉得还不如关门在实验室里做合成。
最后总结一句,没有哪个博士学位是好拿的。如果你学过一点经济学的话,长期的市场收益为零。也就是说,如果哪个领域特别容易,钱多事少离家近,人就会拥过来开始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学科,在它想发展的时候,一定会refer to一个非常理想的、非常基础的、同时也非常霸道的定义或宗旨,使得自己想做什么新东西都可以套回老名字,变成对原名字(背后的圈子、团体、学科共同体)的一种丰富和发展而不是背叛。小到分析化学大到化学as a whole都是这样的。或者说,学术圈里,总有一些人讲话做事都比较喜欢提及自己属于什么学科,谈自己对学科的理解;既一般性地谈,也会联系到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为何是这个学科的核心问题这种“立项依据”式地谈。但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元科学问题。平时讲也好,立项依据这么写也好,都是超出了科学了。不超出科学地写立项依据,就只能逻辑上从已有问题推出待解决问题,而不应从科学哲学的某种观点上指导我们应该优先解决什么,或者应该以某个更大的元科学目标来指导我们该研究什么。当然,我只是说如果不超出科学的话不应这样,但可不可以超出科学,我个人没有什么偏好。我本人就是喜欢超出科学地从去写立项依据,平时讲PPT也这样,显得特别牛逼。只是想要不玩儿脱,必须确实读过很多,然后跟很多不同观念的人讨论过,面子和里子都非常清楚。
既然什么该是一个学科,什么不该是一个学科之类的观点,是元科学层面上的见仁见智,那国家搞所谓的“学科建设”时凭什么定出来的我们一共有哪些学科?从你本科考什么专业,一直到你投本子投哪个口,都管上了。我唯一能给这找的理由就是“方便管理”。因为,科学哲学如同一切哲学那样,永远不可能一锤定音地讨论清楚。你用任何观点去得出一种学科分野,都是有问题的。
不过,这在一些“哲学上已经一锤定音了”的国家来说,可能也不是问题。哲学上钦定了你要研究的东西,全国的力量都要“大会战”;哲学上判了死刑的东西,谁还提谁就是反革命。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这种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化学这个分支里啥都可能出现,合成有机荧光探针分子或者做材料烧炉子也挺常见的,摆弄仪器点run也很多,但出现设计电路、有限元模拟、PLC也算不得新鲜,甚至有纯粹写代码写算法的。专业划分没意义,决定你做什么内容的是课题组与导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回答问题:否
原因: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即使是做仪器分析也极为依赖新物质的合成。
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绝对不是简单的方法学创新,或者仪器的搭建联用。而是新物质、新分析方法、新仪器等等要素的协同创新。
当然,某一方面做的很好也是可以发表一些文章,但是完全不懂其他方面的分析化学硕博必然是走不远的。
比如如果是新物质合成并且做分析应用,如果不了解新方法以及新仪器,就无法为新合成的物质设计合理的应用方案。
如果是做新分析方法,如果不涉及合成,则永远是原有套路的排列组合,创新性有,但是水平就不会很高。
如果是做新仪器,不了解物质特性,不了解合成的话,如果针对分析物设计相应的元器件呢?
最后,可以列举一下现在热门分析化学研究方向设计的合成内容:
1、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就比如新型的AIE分子,远红外/深红外荧光分子。
2、纳米材料合成。现在分析化学内容涉及大量纳米材料的应用。各种新型纳米材料的引入,也确实提高了各种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3、一些生物分子的合成与修饰。比如做selex技术或者DNA origami的,如果需要的核酸序列全靠买,这个成本,懂得都懂。如果做一些活体分析,有时候有需要对一些蛋白分子进行修饰。再比如近两年外泌体大火,各种通过修饰外泌体,然后做外泌体检测研究的并不少见。
4、新型信号探针的合成与修饰。这个与1有交叉,但是荧光探针毕竟是大类。这里的意思就是能产生各种分析信号的探针分子。比如光致电化学信号探针、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探针、手性分子探针。
5、一些敏感膜的表面修饰。这也设计相当多的合成内容。做了不同表面修饰的敏感膜,在分析富集识别等方面的性能真的是千差万别。
PS 以上只是我一个砖工的浅见。有大佬要喷的话,轻喷。多指点,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唔。
说句心里话我觉得题主可能还完全没有接触到任何科研环节。
先说回复:否,否。
所有的问题都要先考虑目的,那么分析化学的科研目的是干什么呢。
我们姑且先排除生命分析这一应用交叉学科方向,单论分析化学。
一般而言,分析的目的是对某种物质的存在和数量进行确认,简单而言就是某种物质有没有,有多少的问题。譬如你身体内有没有肿瘤细胞,有多少肿瘤细胞;你喝的水有没有重金属离子,有多少重金属离子。
那么直观的科研目的就有了:到底什么算有?最少有多少的时候我们能检测到?说白了就是检测限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等一大堆方面的问题。
那么,要进行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就需要有更好的分析方法或者有更好的分析能力。
以荧光分析法为例,已知现有荧光发光体F与检测物质A,A对F有发光增强或发光猝灭的效果,因此A的浓度改变就会对F的荧光强度有线性影响。很显然,这个量是有下限的,比如我在其中加入了1 mg/mL的A,F荧光强度变化了10%,那我如果只加入1 ug/mL ,甚至只加入1 ng/mL ,我们还能分辨出荧光变化么。
因而为了得到更低的A浓度,我们一般可以考虑:换一个对A更敏感的F'代替F或者加入一个能与A或者F发生作用的C使得F-C对A的感度增加。以及换一种设备来分析(这就不考虑了)。
那么F'怎么来,C怎么来,这就是一种功能性结构的设计,而新结构的设计往往对应着对新结构的合成。
好了,如果哪里有只用买买药品就能做的分析务必推荐我。
其实题主可以去看一看美国化学会ACS里标准的分析化学刊物Anal. Chem. 看看别人做的都是什么样的,随便翻几篇应该就理解个七七八八了。
顺带一说,念化学的博士,任何一个分支都是架上火上烧的过程,不可能在其中找到所谓的哪一门轻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