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665|回复: 0

[分享] 卫生微生物重点内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卫生微生物学
第一章 绪论
1、卫生微生物学:指研究微生物(包括致病与非致病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
第二章 微生物生态
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2、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所处生存环境之间、微生物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研究正常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
4、种群(population):由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5、群落(community):各种生物种群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落

第四章 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
1、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⑴危害等级I (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⑵危害等级Ⅱ (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⑶危害等级III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⑷危害等级Ⅳ (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⑴基础实验室(P1) —— 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
⑵基础实验室(P2) —— 二级生物安全水平(BSL-2)
⑶防护实验室 (P3)——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
⑷最高防护实验室 (P4)—— 四级生物安全水平(BSL-4)

第五章 卫生消毒
1、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2、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3、防腐(antisepsis):抑制体外细菌的繁殖(指杀灭、消除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
4、 无菌(asepsis):无活细菌存在的状态。
5、疫源地消毒:对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消毒,称为疫源地消毒。
6、随时消毒:指传染还在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即随时对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排出的吐泻物、分泌物以及被他们污染的一切物品及时进行的一种消毒措施。

7、终末消毒:指传染源因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源地或终止传染状态后(痊愈),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
8、紫外线:  
①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
②杀菌机理: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T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和死亡。
③特点: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④应用范围: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 ,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第六章 生物危害与生物损伤的防护
1、生物战剂:指在战争中用来使人畜和植物等的致病微生物及毒素。它是生物武器的基础。
2、生物战剂危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①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得特点: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
②生物战中流行病学调查内容:本底资料调查、可疑迹象调查(空情、地情、虫情、疫情)
第六章 特异性免疫预防
1、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区别
区别自动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接种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抗体
免疫机制刺激机体产生从外直接获得
免疫力产生时间慢,接种后1~4周快,输入后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半年~数年短,2~3周
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
2、生物制剂(biological product):用微生物或其毒素及人或动物的免疫血清、细胞制剂或细胞提取物等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和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制剂。
3、疫苗:用微生物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习惯上将细菌制备的称为菌苗,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制备的称为疫苗。
4、常用四苗或五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白百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及乙肝疫苗
第七章 水微生物
1、指示菌的理想条件(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条件):
①在污染的水小有致病菌存在时,指示菌亦应存在。
②不存在于未污染水中。
③指示菌在数量上应大于致病菌数量。
④指示菌的密度应与污染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⑤在水中生存寿命要比致病菌长,并对消毒剂有相同的抵抗力
⑥作为微生物学标淮,应适用于各种水源。
⑦指示菌的特性应是稳定的、在水中不能繁殖。
⑧检测方法简单、能定量、准确性高、需时短。
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指标的概念及意义
2、菌落总数:指将1 ml水样接种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18~24 h培养后,观察结果并计数其上生长出的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断水质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但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3、大肠菌群:指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的能在37℃ 24 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无芽孢杆菌。根据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将大肠菌群分为四个属,即埃希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杆菌属,后三者既可存在于肠道内亦可存在于外环境。
4、粪大肠菌群:指与土壤等白然环境本身存在大肠菌群区别,培养温度提高为44℃.在此种条件下仍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的菌群。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在检测意义不同:前者在水样中检出机会大于后者,对水质安全的要求较高,而后者常用于表示近期污染
5、肠球菌:存在可提示有粪便污染。②判断水污染的来源:粪大肠菌群与肠球菌比值③人为4.4;鸭为0.6,羊、猪均为0.4,牛为0.2;④>4;1认为是家庭污水所污染,<0.7则提示系人以外其他畜、禽来源污染,0.7~4.1来自人及动物废水的混合污染。
6、产气荚膜梭菌:(1) 是人畜肠道正常菌群,完全来源于粪便,广泛存在于粪便、污水中。(2) 对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等)和污水处理过程的耐受力特别强,其数量在废水和污水中大大超过病原菌和病毒。(3) 一般不繁殖:产气荚膜梭菌是专性厌氧菌该菌只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一般水体不具备它生长繁殖的条件,故它不易在水中繁殖。
致病菌
其余
7、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标准:每毫升水细菌菌落数不得超过100个,100 ml水中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游离余氯限量值:在与水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0.3mg/L。
8、粪便污染的水源中常见的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诺瓦克病毒、轮状病毒、呼肠弧病毒和腺病毒等
9、水中病原体的来源,常见病原体的种类和所引起的疾病。(见PPT)
第九章 空气微生物学
1、气溶胶(aerosol):指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
2、球菌比例居首位
3、空气中真菌:以链格胞属、曲霉属、青霉属、枝孢霉属、交链孢霉属等为主。
4、呼吸道感染的特殊性:呼吸道的易感性、呼吸道感染的爆发性、临床表现的复杂性 、预防治疗的艰巨性 、呼吸道的感染具有广泛性。
5、直径1~4um的粒子,可大部分到达肺泡,此种大小的粒子最具感染性。
6、空气微生物所致呼吸道感染条件:①粒子大小适宜(一般小于5um )②足够的数量③温湿度和光照④机体的免疫力也有关
7、过滤层流通风,以层流通风效果最好
8、简介P3实验室 :为开展艾滋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按规定需建造P3艾滋病实验室。这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微生物的危险度分为4级。对于HIV P3实验室可满足要求。          该室除菌能力强,25~35min即达自净,洁净度高达1-10万级,排气系统过滤效率达99.96%,其内紫外线群杀菌率高达93.6%。高空排病毒量低于标准一千多倍,菌粒子高度相关,r=0.925。常态下,菌粒子数之比大体接近1:1000。
9、自然沉降法  奥氏公式  
①奥氏提出“5分钟在100cm2面积上降落的细菌粒子总数,约等于10L空气中所含的菌数”。
② C=100N/A  × 5/t ×1000/10=50000N/At=157.3N
A:测定时采样每个培养基的面积
t :测定时采样的时间
N:几个培养皿平均菌落数
③若采用直径9cm培养皿,结果为157.3N;
若采用直径10cm培养皿,结果为 127.3N
10、自然沉降法注意事项(解答)
• 送检时间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不得超过6h,
若保存0~4℃不得超过24h。     
•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 采样高度 80~150cm。
• 布点方法 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 > 30m2,取5点。
距墙1m。
11、自然沉降采样法的效果评价  
(1)优点
a、简便     以它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反映物体表面自然污染的程度,已受百年考验,是使用最广泛也最普遍。
b、能反映落下菌的数量      如了解降落面菌量,用沉降法是最恰当的。
c、可用于大致了解环境空气细菌的污染状况。
d、可用于大粒子占优势的脏环境中,悬浮菌量大约在1×104CFU/m3,粒子直径10um左右。
(2)缺点:
a、用落下菌推算悬浮菌量,有推理上的错误。奥氏公式的建立缺乏严格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实验条件。
b、灵敏度低,小粒子捕获低。1-5um直径的粒子在5-15分钟内沉降距离仅为0.2-0.7m ,据Willians 的资料,每分钟在1m2面积上仅能捕获全部粒子的0.02%~2.22%。
c、难于测出空气中含菌量极少的菌类。                          
d、 采样条件难以控制 ,稳定性差。不适合 层流洁净室及空调间的采样。其终将会被仪器法取代。
12、Andersen采样器效果评价(固体撞击式采样器)
(1)优点   
a、采集粒谱范围宽
一般可采0.2-20um以上,1-8.2um的粒子绝大部分被采下来。
b、采样效率高
最适合采空气中的感染颗粒。且活粒子多。
c、生物失活率低。干燥、脱水、结晶是造成失活的重要原因。新式采样器有增湿作用。
d、敏感性高    e、操作简便   f 、应用范围广
(2)缺点:
a、Andersen 采样器对于20um的粒子可损失87%,存在普遍粒子偏小的倾向。
b、流量及采样时间最多20分钟。
C、噪音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
1、对蛋白质的利用少数细菌强,多数霉菌强,酵母弱考虑蛋白质食品腐败原因菌时首先为霉菌,其次为细菌,最后为酵母。
2、大多数霉菌能强烈分解碳水化合物
3、对糖类的利用:酵母菌分解单/双糖;细菌分解单/双糖,少数分解淀粉:霉菌分解单/双糖,淀粉,少数分解纤维素。
4、脂肪分解以霉菌为主。
5、小  结:(记)
霉菌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能力均强;
少数细菌对蛋白质、脂肪分解能力强、多数细菌分解单双糖;
酵母菌除利用单双糖外,其他均弱。
6、食品水分活性值(Aw):指在相同温下,食品的水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的比值。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Aw越小,食品保存水分的能力越强,提供微生物利用的水分越少。有利于食品的保存,反之亦然。
7、食品pH对微生物的影响
⑴食品分为   酸性食品(pH﹤4.5)
非酸性食品(pH﹥4.5)
⑵自然食品多在pH7以下,如
Ø  动物食品: 猪肉 5.3-6.9          鸡肉     6.2-6.4
Ø  蔬菜: 菠菜 5.5-6.0   番茄 4.2-4.3
Ø  水果: 苹果 2.9-3.3          橘子    3.6-4.3
8、食品变质各种原因造成食品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食品变败是指食品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成分被分解、破坏,食品发生变质,失去或降低使用价值的一切变化,通常有色、香、味的改变。
9、腐败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而产生恶臭物(硫化氢、硫醇类、胺类等),失去或降低营养价值的现象。
10、食源性疾病(foodborn disease):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1、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指由于食入被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污染的食品后所引起的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12、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椰毒假单胞菌
13、变形杆菌:
(1)病原菌:普通、奇异、普罗菲登和摩根菌。
(2)致病原因:污染食品后食品感官性状不改变。人食用后中毒。以冷荤菜等动物食品为主。
(3)机理:   侵袭性:食入大量活菌,产生肠毒素。
过敏性:摩根菌引起,表现组胺中毒症状。
(4)确定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分离到的菌株与病人血清进行凝集实验,健康人效价1:9—1:2,患者1:40—1:320;
同时需要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计数。
14、肉微生物对健康的危害:沙门氏菌:细菌性食物中毒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关键是测定肠毒素
15、肉微生物检测原则:无菌容器无菌操作,10倍倍比稀释;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检测;病原菌检测
16、病原微生物 :最常见的是沙门氏菌属
17、乳(微生物)的生境特性:含水量高;有丰富的蛋白质;有适量的脂肪;有适量的糖类
18、乳卫生微生物检测原则:无菌取样,10倍倍比稀释(25g/ml--225g/ml)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毒素、溶血性链球菌、肉毒梭菌及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以及霉菌酵母菌的检测,致病菌不得检出。
19、对人引起感染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埃希菌、肉毒梭菌、霍乱和肠道病毒。
(1)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主要是海产品和盐腌制品,如螃蟹类、海蛰、鱼、黄泥螺、毛蚶等;其次为蛋及其蛋制品、肉类或蔬菜。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污染引起。)
(2)变形杆菌、摩根氏菌引起食物中毒
20、确定变形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变形杆菌分布广泛,分离到此菌不能确定是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还应用分离到的菌株与病人双份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对样品进行活菌计数,只有被变形杆菌严重污染的食品才由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
21、鱼贝类水产品的微生物检测原则:尽快送检(3小时内)培养30℃48小时
22、罐头微生物对人健康的危害:引起人食物中毒的有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葡萄球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
第十二章 化妆品微生物
1、各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
①霜膏类
包括各种雪花膏、营养霜、香脂、润肤乳剂等。霜膏类化妆品微生物的污染率最高,污染的细菌种类也最多。
②洗护类:
包括洗发香波、护发素、浴液等。
③粉类
包括香粉、痱子粉、爽身粉、粉饼等。这类产品干燥,所用材料如滑石粉、高岭土、皂土等易受土壤中微生物的污染。粉类化妆品中检出的以抵抗力较强的蜡样芽胞杆菌较多,其中也有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血清型。
④美容类
包括口红、胭脂、眉笔、眼影膏、睫毛油等。在制造过程中,这类产品大多经过高温熔化,很少含菌。污染常发生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污染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对人健康影响较大。
2、化妆品微生物学检验包括菌落总数的检验、霉菌总数的检验(虎红培养
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5 d)和特定菌的检验。
3、特定菌的检验:特定菌是指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微生物,特定菌的种类各国规定并不一样,我国规定在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菌是: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4、化妆品检验的几个特点
(1)样品的前处理:化妆品的剂型较多,如乳剂有W/O(油包水)型,为疏水性;O/W(水包油)型,为亲水性,持别是油膏和口红类在水中分散性差的油剂制品,更难与培养基混合,影响细菌检出。需首先在样品中加入液体石蜡混匀,再加吐温80(Tween 80)使之均质化,后加生理盐水稀释,便于检查。亲水性样品则可直接用生理盐水稀释。
(2)中和防腐剂的抑菌作用:在一般化妆品中均加有防腐剂,在检测时为消除化妆品中防腐剂的继续抑菌作用,即应加入防腐剂的相应中和剂。例如使用含酚类防腐剂的化妆品,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卵磷脂和吐温80,以消除其抑菌作用。
(3)培养基的高营养成分:由于防腐剂的使用,化妆品中的细菌可能会受到一定损伤,为了提高检出率,应考虑提供较好的营养条件。目前推荐的菌落总数测定和增菌用培养基是卵磷脂、吐温80、大豆及酪蛋白消化培养基(soybean casein digest lecithin polysorbate80,SCDLP培养基)。我国目前改用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
5、二次污染的预防
(1)消费者要避免用不清洁的手指沾取化妆品,用后随时盖好。粉扑和毛刷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干燥。
  (2)尽量使用难以混入细菌的容器,如手按的气压式细颈塑料瓶,用时不必启盖,不易污染微生物。
(3) 应用防腐剂:为了抑制产品中可能引起微生物繁殖和消费者在使用时第二次污染产品,有必要加入防腐剂。
6、对于化妆品防腐剂的要求是:不影响产品的色泽,无气味,不改变产品的粘度、pH值,在用量范围内应无毒性和对皮肤无刺激性。
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
1、药品微生物从卫生微生物学的角度阐明药品生境的特点,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分布,对人的危害及检测、预防措施,以达到控制污染、安全用药的目的。
2、药品污染的常见微生物及其危害(记)
(1)规定灭菌药物  
包括注射剂和输液剂。用于正常无菌体腔、严重烧伤、溃疡及眼科用药等制剂。通常是除菌不彻底、包装不严、瓶塞松动、安剖漏气等因素造成。 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如大肠、产气杆菌等。如在输液或注射液中出现混浊、沉淀、云雾状改变或产气现象,放弃使用。
(2)非规定灭菌药物  
包括常用口服制剂与用于一般的外用制剂等。此类制剂,污染微生物的机会较多。消毒剂与洗涤剂常检出革兰阴性杆菌。 特别是我国的中成药散剂生产多数是采用生药原粉,不经处理直接分装.故含菌数较高。对这类药物没有无菌要求,但对染菌的数量和种类有相应的卫生标准。
3、我国药典规定无菌结果不得复试。
4、SAL:即无菌保证水平,指批准灭菌产品的无菌性在概率意义上定义为污染单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5、无菌检查的局限性与规定灭菌药品的无菌保证
①批准灭菌产品的无菌性在概率意义上定义为污染单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一般以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表示。②正是由于无菌检查局限性的存在,规定灭菌药品在SAL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应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由此可见,与批准无菌检查结果相比较,药品批准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更能反映产品的无菌水平。
6、控制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梭菌属。
7、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判定
①如果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以及控制菌三项检测结果符合该品种规定,则判定为供试品符合规定;如果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规定,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②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的检测,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③对于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的规定,应从同一批样品中随机抽样,独立复试2次,以3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708345651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