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适量粪便置于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制成粪便匀浆。常用比例是每1克粪便加入9–10 mL无菌PBS;样本量小时也可按每50 mg粪便加约1 mL PBS的比例。在超净工作台内用一次性无菌棉签或灭菌玻璃棒充分混匀粪便悬液,使之成为均质的菌液。随后进行十倍梯度稀释:取上述匀浆液0.1 mL加入0.9 mL PBS中制成10−1稀释液,再按同样方法连续稀释至10−2、10−3…依次类推。梯度稀释有助于将菌量降至合适范围,从而在平板上获得分散的单菌落。对于细菌浓度极高的粪便(如大肠杆菌丰度高时),稀释可进行到10−6甚至10−7;相反,对于目标菌含量可能很低的情况,可适当减少稀释级数以保留更多菌体。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匀浆和稀释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快速且尽量避免样液暴露在空气中过久,尤其是针对厌氧菌的分离,以减少氧气对其存活的不利影响。
配制1%琼脂糖凝胶(将0.4 g琼脂糖溶于40 mL 1×TAE缓冲液,加热溶解后加入核酸染料如SYBR Safe或溴化乙锭),凝固后将PCR产物加上上样缓冲液,连同适当大小标记的DNA分子量标准(如1 kb DNA Ladder)一起加样到凝胶泳道中。以100V左右的电压电泳约30分钟,使DNA片段分离。电泳完毕后在紫外或蓝光透射仪下观察条带:理想情况下,每个样品应出现一条清晰的约1500 bp大小的条带,代表16S rRNA基因扩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