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一、有何区别?
免疫荧光(IF):利用荧光标记的二抗,在显微镜下通过激发光显示目标蛋白的位置,核心是“荧光信号”。适合活细胞、固定细胞或冰冻切片,能实现多色标记(如红、绿、蓝通道叠加),但需避光操作,信号容易淬灭。 免疫细胞化学(ICC):特指对体外培养的单个细胞进行蛋白定位,样本通常是细胞爬片或悬浮细胞涂片。常用显色法(如DAB显色)或荧光法,重点观察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或细胞膜的具体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IHC):针对完整的组织切片(如石蜡包埋或冰冻切片),通过显色反应定位组织内蛋白表达。优势是保留组织结构信息,能直观比较不同区域(如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蛋白差异,但多色标记难度较高。 一句话总结: •想看细胞内的精细定位?选ICC! •要分析组织中的蛋白分布?用IHC! •追求炫酷多色成像?试试IF! 二、操作流程 1. 样本制备 •IF:细胞或组织需尽快用4%多聚甲醛固定(15-20分钟),防止蛋白降解。若做活细胞成像,需用温和固定剂(如甲醇/丙酮=1:1)。 •ICC:细胞爬片固定后需透化处理(0.1% Triton X-100,10分钟),让抗体进入细胞。注意:透化时间过长会破坏细胞膜结构! •IHC:石蜡切片需经历脱蜡、水化、抗原修复(推荐高压热修复:121℃、2分钟,pH6.0柠檬酸钠缓冲液),这是恢复甲醛固定导至抗原表位封闭的关键步骤! 2. 抗体孵育 •IF/ICC:一抗孵育通常4℃过夜(稀释浓度1:100-1:500),二抗避光室温1小时(1:1000)。若背景高,可增加封闭时间(5% BSA封闭1小时)或加入Tween-20(0.1% PBST洗涤)。 •IHC:一抗孵育多采用室温1小时(浓度1:50-1:200),显色法二抗常用HRP标记(DAB显色需显微镜下实时监控,显色时间通常30秒-2分钟,过久会背景发黑!)。 3. 信号检测 •IF: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发光波长需匹配荧光染料(如FITC用488nm,Cy3用552nm)。封片建议用抗淬灭剂(如DAPI封片液),-20℃避光保存。 •ICC/IHC显色法: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DAB显色后需苏木素复染细胞核,脱水封片后可长期保存。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背景太高,一片“雾蒙蒙” •可能原因:封闭不充分、抗体浓度过高、洗涤不彻底。 •解决:增加封闭剂浓度(10%山羊血清),一抗4℃孵育改为室温1小时(降低非特异结合),每步洗涤3次×5分钟(震荡摇床更佳)。 问题2:目标信号弱甚至无信号 •可能原因:抗原修复失败、一抗失效、曝光时间不足。 •解决:更换抗原修复液(如EDTA pH8.0),一抗现用现稀释(避免反复冻融),IF可延长二抗孵育时间至2小时。 问题3:细胞结构破碎或组织脱落 •可能原因:透化过度、切片脱蜡不彻底、载玻片未包被多聚赖氨酸。 •解决:细胞透化缩短至5分钟,石蜡切片脱蜡后梯度酒精水化(100%→95%→80%→70%),载玻片提前用APES处理增强附着力。 四、如何选择? •目标蛋白表达量极低?选IF荧光法——荧光信号可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增强灵敏度。 •需要定量分析?选IHC显色法——利用Image J分析DAB显色区域的积分光密度(IOD)。 •观察动态过程?选活细胞IF——搭配荧光蛋白标记,实时追踪蛋白迁移(但需共聚焦显微镜)。 •临床病理诊断?选IHC——结果直观,兼容HE染色对比,适合标准化报告。 五、三大技术的联合应用 •IF+IHC:在组织切片中同时标记两种蛋白(如用FITC标记CD31显示血管,Cy3标记Ki67显示增殖细胞),需严格避免光谱交叉。 •ICC+IF:细胞爬片上结合荧光标记与DAPI核染色,精准分析蛋白亚定位(如核内转录因子)。 •多重染色:使用不同种属来源的一抗(如兔源抗A蛋白+小鼠源抗B蛋白),搭配对应二抗实现多靶标共定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