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设想一个画面:
某市某五星宾馆,灯火通明,满厅西装革履。药企代表拎着公文包,集采方头戴标牌,一屋子人彼此寒暄、试探、盘算——此刻不是饭局,却胜似饭局;不是战场,却杀机四伏;不是交易所,却交易连连。
这,便是我们如今“线下集采”的一角。
如果你不是医药圈的人,大概率会以为药品集中采购,理当如淘宝、京东一般,平台一开,药企明码标价,集采方点点鼠标,钱药交割,一清二楚。卖得动,是市场认可;卖不动,自降身价。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更离谱。我们寄望“阳光采购”,却常常在半阴半晴的走廊中“灵魂砍价”;我们说要“集约、高效、透明”,但一场集采下来,出差差旅、纸上谈兵,像极了上世纪的国企物资调配会。
于是,不禁要问:药品集采,凭什么还在走“老路”?能不能阳光点,网购点,别再靠嗓门和脚步丈量价格了?
一、药品不是咸鱼,凭什么要靠灵魂砍价?
“你这药,太贵了。”“可是我们原料成本高啊。”“你不降价,就轮不到你!”“再降就得喝西北风了……”这是集采现场,某种常态。
听起来像是菜市场砍价,不对,是批发市场砍价——不对,是灵魂在砍价。药品不是白菜,为何要用菜市场的方式讨价还价?价格应当基于成本与质量,而非谁嗓门大、人情多、谁更懂套路。
线下集采,往往意味着大量人员流动、封闭谈判,信息不对称,价格的不透明让“回扣”、“照顾熟人”、“压价成性”有了生存空间。更糟的是,这种“灵魂砍价”背后,是患者的利益,是医生的选择,是医保基金的流向。
你以为你砍下的是药价,实际上砍的是公平和信任。
二、指头比口舌更靠谱:阳光平台该登场了
让我们设想另一种方式:
药品集采平台上线,所有符合国家药监要求、生产合规的药品一一列出,明码标价,标明质量层次、适应症、批次来源、过往不良反应报告等。像看商品详情一样看药品,像选网课一样选中标对象。
集采者有了选择权,而非听人吹嘘。你价格合适,质量可靠,销量自然上去;你漫天要价,市场会用脚投票。更重要的是——交易结果必须公开:
- 谁采购了什么药;
- 采购价格是多少;
- 哪家药企中标;
- 中标数量、配送范围、供货速度;
- 是否如约供货、有无质量投诉。
这些数据,必须一键可查、阳光可晒。如此一来,药企靠产品说话,集采方靠数据决策,中间不靠嘴皮子,不靠送礼,更不用拼人脉。
一句话:**指头代替口舌,网页代替酒局,透明代替扯皮。**
三、不止省钱,更能除病
很多人以为,药品集采是为了“压价”。殊不知,价格只是表象,集采的真正价值,在于重塑医药关系。
一个阳光透明的线上集采平台,可以干掉多少顽疾?
- 医院药剂科主任不再被药代围追堵截;
- 医生处方不必被药品回扣牵着走;
- 医疗腐败少了一块温床;
- 药企也不再靠“关系”做市场,而是靠“质量+价格”竞争;
- 更重要的是:医保基金用得明明白白,老百姓吃得踏踏实实。
阳光采购,不仅是集采方式的升级,更是医改深水区的入口。
四、集采线上化:谁在阻碍?
说到这,很多人拍手叫好:那还不快上网!
可现实呢?有的地方不愿转型,怕“数据出错”;有的药企不愿平台报价,怕价格公开后影响其他市场;还有些中间商,直接利益受损,不愿看到“透明阳光”。
毕竟,一旦公开透明,谁和谁握过手、说过什么话、答应过哪些“便利*,都无处遁形。
但我们必须明白:如果药品采购还要靠“请客吃饭”“私下角力”,那离百姓吃得起药、吃好药,就永远还有一段距离。
线上集采平台的建立,是制度对黑箱的宣战,是科技对腐败的隔离,是理性对人情的胜出。
五、别怕“价格战”,怕的是“关系战”
有药企担心,价格公开、即时可降,会打响“价格战”。
但比起暗地里的“关系战”,我们宁可看见你正大光明地降价!只要你还能保质供货,那就是市场行为;反之,如果你为了降价偷工减料、压缩成本,那平台自然会根据投诉和数据把你踢出去。
怕的是你靠门路拿单,靠套路赚钱,药品却劣质滥用,祸害患者。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六、写在最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我们并不需要药品采购再搭红地毯、住五星酒店。也不需要药代在走廊口探头探脑,或在会后请某主任“喝茶”。
我们只需要一个透明的平台,一套公开的数据,一个公平的算法。
让药品像苹果一样,明码标价,优胜劣汰;
让采购像网购一样,清晰高效,拒绝灰色地带;
让医生、药企、患者,三方都能在阳光下跳舞,不再躲在角落里暗自较劲。
这不是幻想,而是该成为现实的改革。
药品集采,请走出会场,走进网络。
别再靠口舌、脚步和套路——靠制度、阳光和技术,才是真正的降价之道,也是信任的起点。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8923284811881893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