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5|回复: 5

[分享] 中国有可能同时成为最大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外贸领域看,中国现在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
以2024年数据为例,美国的年度私人消费金额合计为19.8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例为67.95%。看着非常多吧,但商品消费支出金额为6.2万亿美元,占比21.4%;大头是服务类消费为13.6万亿美元,占比46.55%。
这个服务类消费,绝大多数只能是本地提供的哦,无法进口(当然可以进口非法移民来当服务业),和其他国家没法贸易的。而且因为无法进口所以就不需要在价格与质量上和全球竞争。
比如美国私人消费中与“医疗”相关的服务支出就3.3万亿美元,占GDP比例的是11.35%。而根据我国《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个人与医保支付的人均卫生费用为4709元,总额占GDP比例为5.3%,如果只计算个人支出的话,那也就才3%。可美国的医疗服务和中国比咋样呢?(药品研发不属于私人消费里的)。
所以外贸角度看的“大市场”,主要还是那6.2万亿美元的商品消费支出。
才是最适合中美消费对比的。中国对应的数据是“商品零售额”,去年是427165亿元人民币。


中国个人购买商品占GDP的比例(31.7%)比美国(21.4%)要高的。金额按照去年的平均汇率中国比美国还要少一些。
但同一件商品,中美之家可是有巨大价格差的,无论是汽车、服装、手机、家电、吃喝,这些产品一旦用“件”、“斤”来计算,美国的消费市场规模还能和中国比吗?
用些2023年的数据吧,2024年懒得找了——
2023年,全球手机市场规模是11.4亿部手机,中国就卖了2.89亿部,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2788.9万辆,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遥遥领先。


服装没找到这几年的,老数据凑合看下——



中国消费差的是人均,比总量那早就是最大消费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国家不了解,但我估计你不是对面派来的。
中国曾经有过如下的世界第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
建造的世界上最多的房子;
卖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房子;
放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房贷;
创造了世界上最多的法拍房;
留下了世界上最多的烂尾楼;
这些伟大的成就,你给我在世界上找个国家出来比一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一部正儿八经的《劳动法》都不能彻彻底底得贯彻执行下去
负责生产加工的工人群体手里没有钱,你拿什么去消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能,中国gdp计算方法,是生产端计算,
你生产一辆车,gdp就是10万,收税就按照这个10万收。
你生产一套房。gdp就是一百万。收税就从这100万里收。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特别离谱的事情。明明百姓失业,东西卖不出去。房子越建造越多。
烂尾楼越来越多,二手房越来越多,库存越来越多。
买不起房子的人越来越多,法拍房越来越多。
经济越来越差,消费越来越低。
但是gdp每年却可以增加百分之5。
因为中国计算gdp是生产端。你卖了一份面条,不叫gdp。你卖一套房子,也不叫gdp.
但是你生产一袋面粉,生产一辆车,一套房,不管你卖没卖,那都是gdp
我们gdp高速发展的时候,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以外贸为主体,来增加gdp。
工业化越来越多,出口越来越多,gdp也越来越多。
所以国内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
那么全球最大的消费国是哪里呢。是美国。
美国计算gdp就是按照消费计算。你卖了一套房子。国家从这个房子收税。
你购买一个衣服,国家从这个衣服收税。
所以说最大的生产国。一定是消费弱国。
而最大的消费国,一定是生产弱国。
那么有没有又消费,又生产呢。
有,这个国家叫意大利。
意大利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在一站二战全球工业化时代,意大利居然错过了工业化。
导致意大利手工业特别发达。
小偷也很多。开个玩笑哈。
指的是意大利手工作坊。自己生产自己消费。没有那种大规模工业化。
所以意大利百姓没有经历工业化。百姓时间非常非常多。家庭主妇有很多时间。来研究吃的。
意大利可以说是和中国人最像的国家,指的就是工业化没赶上,家庭成员,人际关系。饮食习惯,都保留了手工业国家的饮食习惯。
有非常非常多的时间去种菜,去琢磨吃的。这是所有非工业化国家的特点。
而英法德这群国家,由于工业化,百姓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经常没有时间做饭,于是就有各种快餐文化。什么面包汉堡炸鱼薯条。
来了就可以吃,这样的快餐文化就是工业化国家最有特点的饮食习惯。
而近年国内工业化也跟上,各种预制菜也是大规模流行。但是由于外卖文化,导致快餐文化并没有像上个世纪工业化国家那么单调。
跑题了哈,说下意大利。
意大利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人家手工业发达。生产力并不是很强,但是消费力却不是很低。
但是又不像美国那种去工业化,又不想中国这样一直工业化,
他属于一个自己手工业,吸纳大量劳动力。又可以高消费。真的就是一股子清流。
有工业有消费。说的就是欧洲,而欧洲意大利可以说是又工业有消费,其他地方差点意思。
但是这个地方有个缺点,他成本高啊。
对于便宜的工业化产品,完全没有还手能力,当年一带一路,意大利就是第一个退出的。
为啥,当年意大利靠手工业,奢侈品,在全球赚钱,一带一路国家,国内工业化产品,直接给意大利,
从贸易顺差。干到贸易逆差。
然后意大利就退出。其他欧洲国家也就退出,现在都没啥人谈一带一路。老外一说一带一路,就说这是中国在像欧洲倾销产品。
所以想要成为最大的消费国和生产国。
我觉得不太可能,很难。一线城市成为消费国。县城成为生产国
这倒是可以。不过那就是内殖民了。
容易出乱子,不好说,反正我感觉,不太可能同时拥有消费和生产。
太难了。
改一下说法,我可能表达有错误,那个gdp计算方法,我的意思是税收,国内按照生产收税。不管你卖不卖出去,你只要生产了。就收税。
比如房子,买地成本就要占据售价一半。百分之50。这就是税。所以国内二手房越来越多,新房越来越多,因为只管盖,不管卖。
美国收税是按照消费计算,所以美国经常出现什么消费贷,什么信用贷
只要消费,国家就会从订单收税。所以老美消费特别浮夸,国内生产浮夸。
本质上就是两个国家税收制度不一样。
还有那个意大利没赶上工业化,我表达有问题。
我的意思是,一战以前。英国工业化的时候。经常滥用童工,把工人当奴隶用,每天工作16个小时候。睡觉就吊到一个绳子。
那时候工业化初期,对工人剥削非常非常严重。后来就有各种工人运动,工会,共产啥的。
意大利工业化的时候。那时候都出现工人阶级,有工会了。工人上班时间,已经没有16个小时这么恐怖,已经改良很大待遇,
我说的意大利没赶上工业化,是指的没赶上工业化初期对工人剥削的那个阶段。
所以意大利工人和家庭主妇相对于英法等工业化国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大量时间会保留美食做法。会有各种手工业发达,
本质上就是工人有足够休息
我说的没赶上工业化,是指的没赶上16个小时工作时间。睡觉吊一个绳子,滥用童工的那个工业化时代。
并不是说意大利没有工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看是什么消费,这个结构很重要!
发展阶段不同,则经济结构必然不同,我们列举一个较为常见的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阶段:农业基础
第一产业占据高,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低,这就是传统的农业国,当然如果经济体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现代科学种植除外,现代农业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好的,需要各类科学技术支撑,这里直说一般情况。
第二阶段:工业化
逐渐的,全球进入工业化,生产效率成百倍千倍的增加,农业占比下降不是农业生产力下降,而是农业土地增值的有上限,再结合各个经济体稳定社会运转,往往会对基础食品供给价格进行干预,比如官方储备干预供需关系,甚至还有官方指导价的机制,农业生产再工业化下产能哪怕增加5倍,但工业生产增加100倍,即便生产力提升,农业占比下降也是必然的。这时就是典型二产对下反哺农业生产,对上支撑逐渐因为社会生产提升而有基本生活开支外的消费。
当然这个阶段也是工业国危机的高发阶段,站在利益的角度,企业要原始积累,政府也要原始积累来改善基础设施,这些额外财富来源要么是物质层面的能源矿产,要么是劳动层面的压缩,无非是对内和对外的问题,对外就是殖民掠夺,对内就是劳动力压榨,两者并不分前后,对外的就是战争,对内大家也熟悉,就是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居民没有能力消化掉对方生产的商品,科技发展带动的生产力提升是没有错的,错在分配体系上,从通缩螺旋再到大萧条。
第三阶段:服务业
那么怎么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更多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出,而不至于出现产能过剩?根据早期工业国屡次陷入经济危机之后的表现来看,就是三产占比提升,从而带动非实体产出的服务商品,往往占比要达到70%以上,工业大概在20~30%,农业只有5%以下。难点在于劳动时间,需求的改善,如果一个人醒着的时候90%时间在提供供给,而10%的时间娱乐消费,那么必然导致消费贡献 不足,都没有需求哪有就业,这还只是一阶贡献,还有一个人挤压了两个人的就业岗位,对于个人来说是最优解,对于整个劳动者群体是利空的,最终也导致自己的利空,因为你创造的商品依旧没人购买,导致的结果就是继续压榨劳动力红利,当然这一切建立在分配机制在劳动者处境恶化下毫无纠正的条件下。
所以就需要设置各种带来短期经济镇痛的博弈机制,比如劳资双方的力量博弈,资方为什么要协商妥协,还不是历史高速我们,有消费才有钱赚,合理的提高劳动者待遇就是提高资方未来利润,未来的市场预期又变成金融估值,让资方变得更加富裕,虽然特朗普确实没谱,但最后协商的时候美国的消费市场谁不垂涎,其他经济体大概率为了进入这个市场,你很难想象会给出什么筹码。一个人是买不了十台电视,但消费升级可以让买更高附加值的电视,再说你现在产能还没到那个物质极大丰富的阶段,但一个人可以多30天的闲暇福利,可以创造的服务业就业和收入不敢想象,光靠美国那3.5亿消费就行吗?根本不可能。
所以未来最大的消费国增量,不在制造业上,而在服务业的增量上,而服务业的前提是13亿人有能力有闲暇福利的消费基础,以及以此带来的三产就业,再变成消费,货币就流转起来了,一环扣一环,但所有问题都在第一步的分配改革环节就偃旗息鼓了,这得对享受主要发展红利群体的道德要求多高才能推得动,以前外需高速膨胀没有紧迫性,现在外部环境恶化一定会担忧伤筋动骨,潜力潜力,大家对这个问题听到最多的大概还是潜力吧。
题外话,当然还有第四阶段,也就是去工业化和过度金融化,确实是要提防,还是那个问题,什么发展阶段遇到什么问题,现阶段就是越卷生产,越产能过剩,越是从劳动层面挤出利润,越是消费不足,越刺激生产端收缩压力越大,远不到担忧第四部问题的时候,先踏入第三阶段再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