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看看山外的山,说说AI for Science的⭐️[1]
BioMedicine
Marinka, AP @ Harvard Medical SchoolPranav, AP @ Harvard Medical SchoolBrian Hie, AP @ Stanford ChemE/DSAlex Rives, AP @ MIT Bio, BroadHoon Cho, AP @ Yale BioInfo/CSEllen Zhong, AP @ Princeton CSJames Zou, AP @ Stanford BioInfo/CSMo Lotfollahi, AP @ Cambridge, SangerMaria Birbic, AP @ EPFLCharllote Bunne, AP @ EPFLChemistry / Material / Climate / Physics / Math etc
Connor Coley, AP @ MIT ChemEPriya, AP @ MIT EECSMiles Cranmer, AP @ Cambridge Astro/DSRafa, AP @ MIT DMSELu Lu, AP @ Yale Stats/DSGraph Machine Learning[2]
Jiaxuan You, AP @ UIUC CSRex Ying, AP @ Yale CSIndustry里也有一些不错的team
比如Google DeepMind的AlphaFold等很多Team,Genentech的Prescient Design,曾经Meta的ESM和OpenCatalyst, 华为做天气预报的Nature一作也不错,就不展开说啦
<hr/>其实看经历,会发现⭐️大概率PhD, PostDoc就来自那么几个学校 、实验室。比如说CompBio很多来自Bonnie, Baker Lab, Graph很多来自Jure Lab, Single Cell Genomics很多来自Aviv, Weissman, Fabian Lab, 所以名师出高徒诚不我欺。我自身感受是,这些PI不会给具体指导,不是不会,他们基本上也是从⭐️一步步走过来的[3],实在是没空挨个儿抠细节。PI主要是聚人>搞资源>把握方向>宣传[4],组里各位小卷王们在Research上很独立,正好互补、互相成就、不断正向循环[5]。
说说自己
我还不算⭐️,2019年才转行做AI实在有些晚: 组里以前的Jiaxuan, Weihua, Hongyu, Rex, Marinka, 哪个citation不是万儿八千的,我今年才够呛上千。但现在momentum不错,老板们都觉得我还凑活,走走看。我自身感受是,做事儿如果不在顶级平台就会非常tedious & suffering、交流的噪声非常大(这点对于我这种极度厌蠢、还要behave nice的人来说是要命的),所以我非常喜欢和珍惜现在的工作环境和状态,两位导师都多方位的牛:学术、人脉、财富以及格局。组里很多小伙伴也很牛,每个来这儿的人也都是先在之前的平台充分证明了自己。

Stanford Duck Syndrome 了解一下,创作自DALLE-3
说说现在带我的两位,从⭐️一路乘风破浪成长为⛰️的导师
Jure每周meet,比较push,但他非常会搞资源、统筹规划大项目。组里elite比例极高[6],举个简单数据,现在14个PhD / PostDoc中有CNS一作(不含共一)的就有4个,还有一两篇新的在投在审,大子刊更是两位数。这在任何一个组都挺少见的,何况是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会议的best paper主要是集中在数据挖掘领域(比如KDD),印象中机器学习三大会的best paper好像没太有。。。Jure本人说话很直接、很“虎”,比如直接说某些Nature paper就是垃圾,比如他从我到的第一天就跟我说,领域内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玩泥巴,而我们是在做最好的东西、定义领域未来的发展。我非常非常喜欢这种自信,离不开其背后的实力[7]。

Jure四十出头,研究方向转过两次,从network到graph,再到ai for science、ml for biology,每次都能在新领域做出极具影响力的工作 :)
Aviv就非常放养,一个是她45岁就上院士了,巅峰时期年均5+CNS通讯,组里也出了10多个HYPSM + Berkeley + Columbia的Professor,啥样的天才她没见过啊。。。做计算的很难拿诺奖,AlphaFold我觉得有机会,但single cell这套基本没戏。Aviv人很nice、supportive、sharp、有input,只不过她忒忙了,我俩估计仨月能 1 on 1 一回,算是很频繁了。。对她来说多几篇少几篇正刊大子刊无所谓的,但少数特定方向她还是挺看重的,比如Foundation Model、Agent,Lab in the Loop etc。其实她现在主要压力是要带着手底下Genentech的几千号科学家推进管线,基本上对我们的期待就是做个很独立的baby PI。所以我日常就是打着她的名号四处摇人,倒是跟PhD期间有点儿像[8]。不同的是,这俩老板的派头更足,斯坦福顶流(AI)以及基因泰克大药厂(Science,Medicine)有钞能力,我们有机会、有能力定义下一代生物医药(比如细胞疗法、基因疗法、mRNA / RNAi)、治愈癌症!

A姐曾经很自豪地跟我说 她没有Google Scholar, Twitter这些,因为学术圈叫这名的就她一个。然后立马就告诉我她PubMed上的Publication是最全的(狗头)。目前A姐有463篇Paper,保守估计CNS及大子刊能占其中20%以上。
总之,舞台足够大,我很期待自己在接下来这几年,到三十岁左右时,会成长到什么样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