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情况很严峻,今年1-4月的CPI已经录得负值,只有-0.1%,而2023年同期的1.0%和2024年同期的0.1%,至少还是正值。
我们知道2023年和2024年全年的CPI都是0.2%,这么低的“通胀”水平前所未有。所以2023年第一次见到0.2%时,长期接受“大通胀叙事”的绝大多数人其实还是不太愿意相信,并且相关报道中还在用“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受到了一些非经济、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中的阶段性现象”这些说法解释,本质上就是不愿意接受现实。
可是到了2024年,全年的CPI依然是0.2%,与报道中先前展望的“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CPI会温和上涨”明显不符。并且我们需要注意,这已经是2024年夏季极端天气多发,在夏秋之交引发了因天气原因减产导致的蔬菜价格阶段性大幅上涨的结果。
当时一些人将蔬菜价格阶段性大幅上涨理解为所谓的“大通胀”信号,但我们当时就判断这只是比较单纯的因供应问题影响到价格。而且这种阶段性大幅上涨最终并不能有效提振需求,而是会由于涨价厌恶导致真实需求下降。 回过头看,由于2024年上半年CPI只有0.1%,明显不及2023年上半年的0.6%,所以如果2024年夏秋之交没有发生极端天气导致的突发的蔬菜减产事件,2024年全年的CPI肯定就达不到与2023年持平的0.2%了。当然,最后的说法,同样是2024年CPI实现了“温和上涨” 。
那么今年呢?PPI在一系列“增量政策”后,仅在去年11月短暂出现环比增速回正(0.1%),并且今年三四月以来环比和同比降幅均有扩大的趋势,这就表明接下来想实现“温和上涨”的难度更大了。
每年消费有春节、五一和国庆三大旺季,目前已经过去两个。尽管目前还没有5月数据,但从一些指标来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企稳回升,上半年CPI增速很可能会首次出现非正值的情况。如果不继续加大逆周期力度、不能尽快扭转市场主体预期,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会形成更充分的正反馈效应。
说白了,绝大多数人对于CPI月度环比同比下降的消息已经“脱敏”了,但上半年乃至全年的CPI还没有出现过非正值,一旦出现,一定会造成更强烈的正反馈效应。现在的情况,就是上半年录得非正值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但还有机会形成先低后高、全年回正的效果,反之就会继续加强本就强烈的正反馈效应。究竟走向何处,需要把握住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