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38|回复: 5

[分享] 含荧光剂的洗衣液是不是会致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声笑,笑寂寥。

关于荧光剂的种种说法,我们这边想给出一些自己调研的结论。

—1—
用紫外灯照射能判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吗?
不能

掐指一算,你身边应该有人买过紫外手电筒,整天四处照,恨不得把所有产生荧光的东西都扔了。至于这种操作为什么不靠谱,我们先来搞清楚3个常识性问题(越是常识越容易想当然)。


荧光是什么?
一种物理现象
荧光是一种冷发光的物理现象,是吸收一定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后发出更长波长的出射光(通常为可见光),比如,吸收蓝光发出绿光,吸收绿光发出红光……最常见的是吸收紫外光发出蓝光。如果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消失。


能产生荧光的就一定含有荧光增白剂吗?

当然不是

一张图让你看懂荧光物质和荧光增白剂的关系↓




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比如
天上飞的萤火虫↓


水里游的水母↓


地上走的你↓




不用怀疑,人体内的部分氨基酸,维生素A、E,荷尔蒙等都是荧光物质。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插播一个段子~



另外,生活中的酱油、白酒、咖啡等发酵食品也都可以产生荧光。



所以说荧光现象就是个物理现象,能发出荧光和有没有毒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拿着紫外笔到处照,这种方法只能判断是不是含有荧光物质,而不是所有能发出荧光的物质都是荧光增白剂。
如果你依旧认为有荧光现象就是含荧光增白剂,就是有风险,请把毛爷爷砸过来,我想替你承受这份风险!




荧光剂和荧光增白剂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比较微妙
严格来说并没有一种物质叫荧光剂,如上文所说如果你认为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就是荧光剂,那么维生素、酱油、白酒里也都充满荧光剂喽?为了避免模糊概念,还是叫它们荧光物质吧。
而在一般语境下所谓的荧光剂,就是指添加到纸张、洗涤剂、纺织品中的荧光增白剂。


—2—

那么荧光增白剂是什么?

一类吸收紫外光,发出蓝光,
让物品看起来更白的有机化合物
(简称FWA)

GB/T 6687-2006《染料名词术语》中这样定义:荧光增白剂是一种无色的荧光染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激发出蓝、紫光,与基质上的黄光互补而具有增白效果。
通俗点说,荧光增白剂就是通过光学上的补色,使白色或浅色物品(如纸张、纺织品等)看起来更白更亮,纯物理障眼法,不是化学漂白。
至于荧光增白剂家族的成员就多了去了,都是些一看就头疼的化学名词,不过还是可以认识一下,按化学结构它们可分为五大类:二苯乙烯型、香豆素型、吡唑啉型、苯并恶唑型、苯二甲酰亚胺型。


—3—

荧光增白剂有毒吗,致癌吗?

暂无毒理学研究表明它对人体有害

我们听说荧光增白剂不过是几年前的事,其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就掀起了关于荧光增白剂毒理学研究的浪潮。

很“遗憾”,尽管科学家们各种“折腾”,比如用高浓度(5000ppm)的荧光增白剂喂老鼠,用2000ppm浓度喂恒河猴,结果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对狗狗比较狠,投喂了10000ppm的荧光增白剂,整整喂了两年,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异常;也曾让接触了荧光增白剂的豚鼠暴露在300~400纳米波长的UVR下,也没发现光毒反应。
经过孜孜不倦的研究,各种结果都表明,荧光增白剂对皮肤和眼没有刺激性,没有致敏性和光毒性,无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
噢,唯一发现的不良影响是,在注入荧光增白剂同时暴露在210-275纳米波长紫外光(UVC)下,小鼠体内产生了肿瘤,但这种短波紫外光大气层都帮我们挡住了,地球生物是接触不到的,宇航员可能要注意?


—4—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又是啥?

可以迁移到皮肤或食物中的荧光增白剂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对于荧光增白剂,除去各种研究证明其毒性极低或无毒外,我们需要关心的应该是在使用中有多少会转移到我们的皮肤,有多少会接触到食品并被我们食用,也就是荧光增白剂是否「可迁移」。
比如食品包装用的纸板中如果含有微量荧光增白剂,但其可迁移性几乎为零,那就是相当安全的。


—5—

姨妈巾里会添加荧光增白剂吗?


根本不需要添加
卫生巾表层的无纺布、内部的绒毛浆只需正常漂白就能非常洁白,根本不需要添加荧光增白剂。国标GB/T30133-2013《卫生巾用面层通用技术规范》中也规定了卫生巾的面层不得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而卫生巾的另一些原料,如部分胶粘剂(用来把卫生巾各层粘合起来的)和高分子吸水树脂,本身就会发出荧光。

再复习一下,网上那些用紫外灯照射的方法不能判断卫生巾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只能判断是否含有荧光物质。而要判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是否会迁移到人体上,是需要进一步更加精确的化学分析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做限定?主要是出于控制卫生巾原材料来源和质量的考虑。
只有使用劣质纸浆甚至回收纸浆的产品,才会有增加白度的需求,才会添加荧光增白剂。某些不正规的小作坊会使用这种含荧光增白剂的回收纸浆代替绒毛浆,堪忧的不是荧光增白剂,而是不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
一些卫生巾的胶粘剂本身就含有荧光物质,如果我们看到荧光就恐慌,还有可能迫使胶粘剂供应商去添加荧光遮盖剂,这就完全没必要了。

—6—

为什么很多品牌都主打“不含荧光剂”的概念?


为了赚钱啊不然咧。


借助大众媒体肆意夸大荧光增白剂的毒性和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再煽风点火误导一下,很有可能就发家致富了。

卫生巾“不含荧光增白剂”本不是什么行业内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认为它只是个营销手段罢了,不含荧光增白剂也并不代表产品本身就安全了。


—7—

发达国家已经淘汰了荧光增白剂?


没有
鼓吹国外禁用荧光增白剂,国外姨妈巾更安全,也是“良心商家”们惯用的伎俩。

事实是,欧美国家没有对卫生巾产品中荧光增白剂含量做出限定要求。日本对卫生巾中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的要求为不高于对比测试液中的含量。
我国标准GB/T 8939-2008 卫生巾(含卫生护垫)中也没有对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要求,但在GB/T
30133-2013卫生巾用面层通用技术规范中规定了卫生巾面层不得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8—

听你这么一说,荧光增白剂绝对安全喽?


科学家区别于江湖骗子的地方在于,他们永远不会说一个东西绝对安全,因为科技还在发展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现什么问题。关于荧光增白剂,我们能够给出的准确结论是:到目前为止没有权威证据表明它对人体有危害。
当然,人们普遍的心理都是即便一种物质暂时“有风险无损害”,也会本能地选择避免接触,这无可厚非;但不经科学求证便轻信谣言、散播恐慌实则是被不负责任的媒体和商家套路了。

Q:道理我都懂,但还是担心卫生巾里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怎么办?

我们帮你送检了几乎所有市面上最常见的日用/夜用卫生巾,均不含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找找有没有你或你的她在用的?



参考文献:

[1]GB/T 30133-2013 卫生巾用面层通用技术规范.
[2]张建梅,李烜赫,等.荧光增白剂科普知识手册.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3]沈永嘉,许煦.荧光增白剂的毒性[J]. 华工科技市场, 2002,8:5-8.
[4]仲伟鉴,董妙珠,等.卫生纸中荧光增白剂的光毒、光敏和致突变性研究.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11.
[5]M.L.Keplinger,OtisE.Fancher,et al. Toxicologic studies of four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974, 27(3):494-506
[6]R.N.Sturma,K.E.Williams,et al.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Acute fish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studies. Water Research, 1975, 9(2):211-219.
[7]McGregor D B, Ainsw orth L.Lack of mutagenic activity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of four optical brighteners.Mutat Res,1976 ,40:169.
[8]P.D.Forbes,F.Urbach.Experimental modification of photocarcinogenesis.Ⅲ Simulation of exposure to sunlight and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Food & Cosmetics Toxicology,1975,13: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Google scholar 搜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看到这篇文章
Effect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on the transcription of cell damage-related genes in zebrafish embryos
Effect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on the transcription of cell damage-related genes in zebrafish embryos我不是做这方面研究的。直接把abstract贴在下面
ABSTRACT
7-Diethylamino-4-methylcoumarin (DEMC) is a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FWAs). There have been some studies on DEMC'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biological activity but there are few papers about the in vivo toxicity of DEMC. In this study, we used wild-type zebrafish embryos 3 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pf). Test solutions with DEMC concentrations were negative control (without vehicle), 0 (with vehicle, 0.01% v/v ethanol), 0.25, 0.5, 0.75, 1.0, 1.25, 1.5 and 2 ppm. Embryos and larvae were counted for survival rate and hatching rate. Heart rates were also counted at 2.5 and 3.0 dpf. At 3.0 dpf, quantitative RT-PCR was performed with some samples (0, 0.25, 0.75 and 1.25 ppm) to determine the toxic effect to DEMC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oxic-responsive genes. We used 11 genes, which included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genes [sod(Mn), sod(Cu,Zn) and hsp70],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related genes (coxI, pyc, cyt and cyclinG1) and apoptosis-related genes (c-jun, bcl2, bax and p53). High-concentration DEMC-treated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t survival rate, hatching rate and heart rate compared with low-concentration DEMC-treated groups. The LC50 of this chemical, 0.959 ppm, was calculated. We also confirmed that some genes in the DEMC exposure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ly up-regulations in expression level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We conclud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agent, DEMC, has possible developmental toxicities and alteration effect of gene expression, which are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and apoptosis in zebrafish embryo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简单概括,DEMC这种荧光剂是可能有毒性的。

我不理解果壳上的文章怎么那么敢确定荧光剂完全无害呢?
蓝月亮与增白剂:躺着也中枪
里面引用的两篇英文文献是1974,1975年的。它们没有发现有害的情况。

我引的文献是2011年的,是发现有可能有害的。

另外,荧光剂有很多种,在没有全面检验每一种荧光剂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前,我们是该假设,它是完全安全的,还是假设,它是可能有危险的?

这个回答也发在其它荧光剂相关的问题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15日更新
其实这个话题发布完我就忙着别的事情去了,今天上来一看发现大家有评论和提问,这里我查询了一些资料对答案进行修正。
荧光剂和荧光反应是两回事,很多植物成分也会有应该反应。那么遇到了应该反应我们应该查看是含有植物成分还是含有荧光剂。在洗衣液里面一般增白亮白成分是荧光剂居多,不排除有植物增白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接触到的化学物质也会越来越多,大家可以多一些选择。
--------------------------------------之前原文---------------------------------其实本人是淘宝宝宝来着,欢迎大家问我淘宝相关的知识!------------------------------------
知乎小透明一个,因为是电商讲师,所以网购达人。什么都从网上买。前几天手残买了一个荧光剂监测灯,至于是否科学监测我不懂啊啊啊。
下面只上我天猫超市买的几种常见品牌洗衣液。其实我也监测了别的,护肤品我用欧缇丽的,没有荧光剂,abc的女性护理液有,但是卫生巾没有。



手机屏幕有限截图有重合。
下面是我的监测结果

















结论:在我购买的品牌的洗衣液种类里面(我没有买到的种类不算)只有蓝月亮、威露士、卫新没有荧光剂!
注意:荧光剂是广泛应用的添加剂,个人认为吃的、护肤品、贴身衣物不要有荧光剂。其他的大家根据自己的标准衡量。
再注意:估计会有小伙伴说我咋这么矫情,过去的日子不知道不一样用么不一样活的好好的么。请这类型小伙伴自动路过就好了,我希望生活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上一篇果壳网的文章吧:
蓝月亮与增白剂:躺着也中枪
结论有以下几点:

  • 确实有荧光剂
  • 以往的实验没有发现有致癌作用
  • 皮肤难以吸收
  • 动物实验喂食未发现有毒
  • 包装未标明成分是行规,没有违规
还有一篇文章也可以用来参考:
13种香皂的荧光剂测试报告------------------------------------------------------------------------------------------------------------
然后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尽管我并不是做洗衣粉配方的,但是看到这个报道会有以下几点疑惑(相信拥有正常逻辑思维的人都会有):

  • 荧光剂是什么东西,这么笼统的称谓有点不科学?
  • 新闻里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这个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里面说荧光剂是致癌物,有无对量的限制,职业病和普通人接触是否有区别?
  • 洗衣粉的国家标准在哪里,标准里是怎么说的?
  • 各种荧光剂的危害到底在哪里,有无论文和实验数据证明?
然后就去找答案了呗,虽然不是专业的,但也找到了一些东东:
1. 洗衣粉里面的荧光剂是什么?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说了什么?


确实有荧光剂,但这个东西是在这个类别下面,我不知道哪里有“致癌”二字……


3. 洗衣粉的国家标准提到荧光剂了么?
找到了这个东东,但压根没提到荧光剂的最高限量,只有洁净力等指标。


4. 荧光剂的危害有没有数据和论文证明?
实在懒得找,请看果壳网的引文。另外还有下面这篇综述:
http://www.bluemoon.com.cn/tanchu/%E9%99%84%E4%BB%B65%EF%BC%9A%E8%8D%A7%E5%85%89%E5%A2%9E%E7%99%BD%E5%89%82%E7%9A%84%E6%AF%92%E7%90%86%E5%AD%A6%E6%80%A7%E8%B4%A8.pdf


以及蓝月亮的官网关于荧光剂的知识(居然是蓝月亮……):
荧光增白剂科学知识

所以搜了一圈,其实大概也就知道了目前用的荧光剂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皮肤吸收也很微量,但国家标准没有对荧光剂的含量做出规定,这个是需要修改的。毕竟洗衣粉行业不如化妆品,化妆品是食药监来监管的,相关的标准要严格的多。

当然用不用含荧光剂的洗衣粉,那是个人意愿了,另外还得准备个紫外灯自己来检测,确实有点麻烦。我司生产的奥妙是肯定加了的,这点报道没说错,我也看到在工厂里有一大袋的黄色粉末荧光剂堆在地上。你说我用不用,当然用,一麻袋一麻袋地发给我不用白不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哈哈哈哈,这个问题有趣,我来我来,我有生活啊!
因为本科是化工背景,虽然是个渣一本,又学的经济学,但好歹化学原理什么的还是要学的,和二系的兄弟们踢球的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瞎逼逼几句实验分析,所以这个问题我还真问过他们,来我搬运一下当初兄弟们的科普。我组织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在关于洗衣液的宣传中,号称可以使洗过的旧衣服“亮白如新”、“就像新的一样”。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就是荧光剂。但是我们都知道,洗衣液也好,雕牌皂也好,发挥去污功能的主要是洗涤剂溶于水之后的乳化作用和胶溶作用,这个用动物油脂加上草木灰都可以实现。荧光剂本身并没有去污的功能,也就是说,添加荧光剂的洗衣液不能使衣服洗得更干净。那为什么还要添加荧光剂?
因为荧光剂是利用光学原理,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为360-380nm),转换为蓝色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波长400-600nm)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清洗后的衣服产生更亮白、更鲜艳的错觉。
瞧见没,道理这么简单,而且在厂商用这个办法之前,其实我已经用过啦!怎么用的呢?我和你们说说。


(我大英雄墨水镇楼!这东西现在的小朋友还认识么?)
就是对纯白的衣物——注意,是纯白的,比如白衬衫。在清洗干净之后,打一盆清水,倒入一墨水瓶盖的纯蓝——注意是纯蓝墨水,比如上面展示的英雄纯蓝墨水。将衣物放入之后漂洗,然后取出再用清水漂洗,晾干,就可以啦。这样处理过的衣物,在灯光下会略微发蓝,因为有纯蓝墨水嘛。但是在日光下,就会白的亮眼,原理就是上面荧光剂的道理,用蓝色的可见光补偿衣服白色纤维被氧化发黄的颜色,于是显得更白。我上学的年头,还是用钢笔的,所以纯蓝墨水是平日必备的,不知现在的孩子还用不用。
至于荧光剂环保与否,做过实验的都知道一句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如果很少用,那基本是没什么危害的。但如果经常用,尤其是用在贴身衣物和日用品上,还是不太合适的。因为荧光剂是一种会溶于液体并随之迁移又很难去除的化学物质,所以一旦洗衣液中的荧光剂附着在衣物上,用洗衣机大力清洗,也不用担心被洗掉。可以在衣物上保持很久,让衣物保持亮白。而长期直接接触荧光剂,尤其是大面积的皮肤接触,容易发生体液沾染和交换,每一平方厘米的肌肤上约有100~120个细小毛孔,可以说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代谢渠道,洗衣液中的荧光剂随着清洗过程迁移到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上,再随着汗液、摩擦等接触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一旦肌肤排异,就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可能致癌。因此国家规定食品及其内包装不能添加荧光剂,比如泡面桶、纸质容器等,防止荧光剂会随食物进入身体内,这说明国家对荧光剂的安全性还是持质疑态度的。包括香港、台湾的法规也是同样抱着一种“你可以添加荧光剂但不准沾到我身上”的态度,对“与肌肤亲密接触的产品”绝对禁止添加荧光剂。
所以呢,贴身衣物最好不要用含荧光剂的洗涤用品,还有儿童和老人的衣物也不要。毕竟我们在如今的环境里,每天要接触的各种化工产品已经够多了。如果实在觉得衣物的纤维被氧化到发黄不好看,那就用用我刚才给出的配方吧,半墨水瓶盖的纯蓝墨水,同样有效。纯蓝墨水用的酸性墨水蓝是一种水溶酸性染料,属三苯甲烷系,由醇溶性蓝经磺化中和而得,基本对人体无害,而且很容易降解(所以我那土法上马增白法,基本只能管几个月的增白)。我小时候赌输了还喝过一口呢。当然这东西喝多了一定会死的啦,小朋友不要轻易尝试……
写下这段文字,感觉当年被二系兄弟鄙视的一口气,终于可以吐出来了!我也有做工科狗给别人科普的一天!!
另外,面膜用荧光剂我略可以理解意图(虽然很不健康),但女性卫生用品为什么要加荧光剂?我死也没想明白,那个东西好像不适合随便拿出来给别人看吧?亮不亮白很重要么?真是没想通某些商家的逻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