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1|回复: 0

[讨论] 2024年医保DRG改革在即,普通人想破局?这些你必须搞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5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当下屡遭患者吐槽的医保DRG改革,长沙市某三甲医院产科ICU秦沁园医生(化名)也有话说,“针对大龄产妇或者有一些基础病的高危产妇,我们科室目前收一个,赔一个。就连主任都说,再这么亏损下去,一点绩效奖金都发不出来了。”
DRG是什么?实施控费对普通人影响有多大?如何完美破局?本期,晗妈用普通人视角,聊聊这个话题。

01生命危急,术中医生“讨价还价“


这是网上某三甲医院肿瘤专科的麻醉医生自述:
2022年,参加一场神经内科医生主刀的脑动脉瘤手术。
病人血管壁产生瘤状突出,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需要填充多个弹簧圈至瘤内,避免血液流入,对血管壁造成压力。
患者的瘤体体积比较大。当已填入多个弹簧圈后,如果再填入,将超过DRG付费标准的盈亏线。但影像学显示结果,瘤内仍有一丝血液流入。
手术现场,医生们就是否继续填入弹簧圈,分成两派。
一方建议,不继续填。因为风险较小。继续填,医院肯定会亏本;
另一方则坚持再填一个弹簧圈。认为万一渗入的血流导致动脉瘤破裂,手术将前功尽弃。
手术现场的争论持续十几分钟,最终主刀的主任医师拍板,给患者再填弹簧圈。
当病人躺在病床上生命危急的时候,医生不是在讨论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更好,而是讨论哪种治疗方式更省钱,这也是DRG控费带来的怪象之一。
DRG制度,是鼓励医院和医生对患者医治过程进行控费,避免过度诊疗的付费方式。
简单说,就是将病种按“打包价”和医院结算,原来治疗某疾病,医生说花多少钱,患者就要掏多少钱,存在很多医疗过度的现象。
假设王先生被诊断患有心肌炎,因手术住院最终花了2.4万元,其中1.6万元医保报销,另外8000元是自费。

在DRG改革前,王先生通过医保报销1.6万,医保局就会给医院结算1.6万元。
DRG改革后,如果心肌炎的“打包价”是1.8万元,多出来的2000元,医院可以自己留存。
如果“打包价”是1.2万元,那花超的4000元差额,就要由医院承担,大概率最后是医生自己买单。
比如去年年底,上海一顶尖胸外科医生表示,治疗一个食道癌患者费用超标,多出来的1.4万元,要从自己工资利扣除,自嘲“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这样的控费制度下,医生也很心酸和无奈。



由于DRG控费的普适性,不仅对医院和医生有很大操作难度,对患者也可能无法满足全部人的需求。

02DRG控费,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


坦诚说,DRG结算制度,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是无感知的,看病、结钱,基本没什么差别。但潜在伤害的,往往是不能直观看到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药品、耗材统筹集采后,“好”药不见了

比如2023年支原体感染大流行,医生和家长都推崇辉瑞原研的阿奇霉素,因为治疗效果好,患者趋之若鹜。



2022年公立机构终端,阿奇霉素种类销售额6亿元,辉瑞占93.19%。阿奇霉素有50多个批文,20多种药品,进入国家集采后,辉瑞没有中选,因此让出了绝大部分市场,由国产药企替代。
原研药集采后,患者就医成本降低,但市场也不得不接受,买不到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好”药。
即便想用原研药,如果普通部没有,特需国际部也可能没有。即使普通部有原研药,大多不在集采内,医生会优先使用集采药品(大多为仿制药),然后才是集采外的原研药。
而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因为大多是患者自费,所以基本没有用药的控费限制,而顶尖私立医院,同样更没有。
诊疗效率和手段,“被迫”降低

受到DRG医保控费的影响,医院和科室为了不让自己“自掏腰包”给病人治疗,会采取一些看起来让人不解的手段。
比如,病人住院满7天后,先办理出院,完成一个结算流程,再重新办理入院。
再比如,同时患有多项疾病,先治疗其中一种,办理出院之后,再从另外一个科室办理入院,或者多个部位有肿瘤,分两次进行手术。一些疑难重症等花费大额的患者,会被医院挑挑拣拣,或者干脆“拒之门外”。
甚至,明明病人可以采取最新的医疗技术手段,和进口的手术耗材,减少创面,提高就诊质量。但因为费用昂贵,医院和科室不得不采用原始手术方式,手术时好的耗材没有了,少数重症患者家属会感觉“医疗技术大倒退”。



03DRG下,普通人如何破局而生?


医保DRG控费,对有用好药、看好医生要求的的病人影响最深。一旦患者使用医保身份,进入到DRG控费流程中,医生开具的药品、使用的治疗方式,就会受到结算限制。
如果不想受到DRG限制,想获得优质的诊疗资源,纯自费就诊的患者,医生可以给患者最恰当的治疗方案,不计成本。
一方面是顶尖的诊疗技术,一方面是昂贵的诊疗费用,如何平衡两者呢?与医保平行支付的中高端医疗险,一定是最佳选择。
保障责任:百万医疗<基础中端<中高端≈高端住院

百万医疗的保障责任最基础,但癌症特药或者外购药,都有清单限制,不少新药、特药无法及时更新,使用受限比较多。
患者使用有社保身份,依旧逃脱不了DRG结算,医生有病不敢治,有药不敢用。
湖北PID(原发性免疫缺陷)一位小患者,就遇到这样的难题。

DRG控费后,原本每个月需要使用12瓶的量,但医院只给6瓶,剩下6瓶要家长到外面去买。

如果足量开够药品,那仅这位患者一个人,医院就要亏损2000多元,最终还要医生来买单。

即便使用无社保身份就医,患者依旧受公立医院医保集采药品限制,可用药品及耗材品质相对有限。

而中高端和高端医疗,不仅癌症特药可以享受医保目录外药品,而且大多没有清单限制,约定地区上市药品,责任就可以涵盖。
而且,涵盖特需/国际和指定私立医院,不用拥挤、排队,就能享受国内、甚至全亚洲最好的医疗资源,顶级的诊疗服务,使用效果更好的进口药物和耗材,实现就医自由。



无社保产品费率:百万医疗<基础中端≈中高端<高端住院

百万医疗中,的确有一种特定疾病特需医疗责任。罹患约定的特定疾病,可以享受在公立医院特需/国际部治疗的权益。
但一般这类特殊条款,都是在主险外的附加责任,有些产品约定,从该疾病确诊开始,只能续保1-2年,到期不能再续保。这对于有些治愈率高,但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来说,显然是捉襟见肘的。
因此,一款中高端医疗险,是保障最大就医范围、避免被控费、且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04中高端医疗,适合哪些人?

希望获得就医便捷性,更舒适、安心

DRG下,让公立医院普通部的就医限制更加局促,普通百万医疗无法满足需要。
中高端医疗可以支持特需、国际部、私立医疗机构的就医,这部分医疗费用昂贵,而且大多是自费,但商业医疗险可以来支付承担。
小病在当地尽快治疗,需要高水平的医生,高质量的手术,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品,让自己好好活下去。
如果生了大病,可以在北京、上海的顶尖三甲医院国际部治疗,获得最新最有效果的治疗方案,让自己得到积极治疗。
保障大额医疗费,使用新药/特药/进口药

DRG下,医院按规定进行药品和耗材集采,虽然降低了患者诊疗费用,减轻经济压力,但一些效果好、价格高的进口药、特药、新药,患者在公立医院无法买到,只能到院外自费购买昂贵的药品。
而一款包含“院外特药”或者“外购药”责任的中高端医疗险,患者就可以拿着医生开具的处方,到院外购买,保险公司来报销费用,可以极大的缓解经济压力,让病人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
希望获得优质增值服务

中高端医疗险一般会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帮客户解决全流程快捷就医的问题,获取优质的医疗资源,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
比如一些中高端医疗险,可以扩展重病香港、海外就医,配套全流程的优质增值服务,无论是签证办理,还是就医翻译,再或者是理赔协助,都有专业团队打理,免除后顾之忧。

05结语

一款好的中高端医疗险,并不一定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可以给病人和家属,在大病面前无惧选择的权利。
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医疗险,健康告知的梳理一定是重中之重,如果要做选择,还得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如果拿不准主意,可以联系我,我会从专业角度,帮你把好关。

-  The End  -

https://u.wechat.com/EO04akbVn8jURA334Sv8YaQ (二维码自动识别)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456790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