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18|回复: 4

[分享] 补硒有道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硒元素是动物体内必须的营养元素和植物体内有益的营养元素,人体的硒含量是6-20毫克,遍布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体液中。
适量的硒对人体器官,组织能力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人体没有长期贮藏硒的器官。
人体需要硒必须不断地从饮食中获得满足,在天然食品富硒大米,富硒小麦,蘑菇,鸡蛋等都含有比较高的硒元素。
但不能盲目地补,否则对健康反倒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未发现补硒有防癌作用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我国缺乏硒的地区曾流行心肌变性坏死的“克山病”,但30年前就几近绝迹。近年来硒又现身于健康领域,被宣传成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各种补硒的保健品和药物充斥市场。然而科学家未发现补硒可以防癌,却提醒摄入过多的硒可能导致中毒。
  硒元素广泛存在于多种食品中,例如鲍鱼果、金枪鱼和意大利面。研究发现,人体维持健康需要少量的硒,主要是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等疾病所需。硒还是人体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还原酶中的重要元素,因此有人认为补硒可以抗肿瘤。然而,德国健康专家加布里埃尔·登纳特博士等人调查了55个关于硒的研究后认为,每天补充硒没有防癌作用,“我们未能发现定期补硒可以防癌的证据。”
  对于补充营养素、化学元素能否增强健康,历来就存在争议。英国癌症研究院发言人因卡·埃博说:“我们从许多大型研究得知,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绝非抗癌物质,大部分对防癌无效,有时甚至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次关于硒的调研为上述认识增加了新的证据,促使准备补硒的人士三思而后行。”
  埃博表示,大多数健康人没有必要补硒,全面摄取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最佳方式是保持健康而平衡的饮食,包括各种水果和蔬菜,这也是防癌之道。
  据《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文献记载,研究发现长期补硒容易造成过量,有潜在的中毒危险。一次吸入大量含硒烟雾会造成急性硒中毒,患者感觉口中有金属味,呼出的气有大蒜臭味,可出现鼻黏膜炎、鼻出血、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进而危及生命。长期饮食含硒量过高的食物会造成慢性硒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四肢发麻、指甲脆裂、毛发脱落、贫血、低血压等。
伍教练的微博:@伍君仪透析英语
伍教练的微信公众号:dialysis5(透析英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相关行业从业者,当时公司在贵阳市开阳县(三大富硒之乡之一),模式是从当地农产品生产企业采购成品,我们再包装。
     实际上,由于硒元素极其微量,我记得大概是5到20mg/100g为适宜范围,程度极度难以控制,少了太少,多了过量,会中毒,所以几乎所有的富硒食品都是在吹嘘作假!根本没法采取种植的方法,使得农作物硒元素含量在适宜范围!
对于缺硒地区,由于土壤就几乎不含有硒,所以适量补硒是可以的,但最好是直接药补,按医嘱定期定量服用硒药片。
市场上现有的各种富硒农副产品,富硒米,富硒油,富硒茶叶等,几乎不敢在外包装标明硒含量,如果外包装标了,那一定是违法的!
PS:这个答案下很多现在的相关行业人员,我现在了解的的身边相关人员,恕我坦白,就是类传销~不是夸大宣传那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必须承认,硒真得很重要。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
在矿物质中,除了钾、钙、钠、镁等这些常量元素外,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同样不可或缺,它们虽然占人体总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却是维持健康的必需元素。
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茶”、“高硒水果”、“富硒康”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硒元素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逐渐为大家所关注。


物以“硒”为贵
硒,1817年由瑞典化学家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发现,命名为Selene(希腊语是月亮的意思),化学符号是Se,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A族,是一种非金属。
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有机硒则是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的形式存在。
硒的价值多多,在工业上可以用作玻璃着色、光敏材料和电解锰行业催化剂等,不过,更为重要的,是硒在生物医学上的价值。
它是各种生物体(包括细菌、植物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硒被誉为“生命的火种”、“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天然解毒剂”和“健康的保护神”等,研究表明硒在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病毒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潜能 [1]。



抗氧化与抗衰老?
生命的存在依赖于氧,各种氧化过程可以帮助生命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但另一方面,氧也可能对生命体造成氧化损伤。
人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与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结合形成健康和长寿的杀手——“活性氧自由基”。目前世界医学界已公认:自由基是使人类衰老的罪魁祸首之一,并同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百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由基威胁,机体形成了一整套抗氧化防御体系,而硒就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成员。
希腊雅典大学Duntas LH等人总结了近年来与硒相关的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他们发现,当给缺硒人群补充一定量的硒后,许多之前受损的生理机能会得到明显改善 [2]。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硒被人体摄取后,可参与重要脏器的抗氧化硒蛋白的合成,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从而具有抵御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的潜在作用。

防癌与抗癌?
硒是癌细胞的有效杀伤剂,它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提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的水平,在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
波兰科学家曾在2008年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及食物含硒量低的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含硒量高的国家和地区[3]。低硒、缺硒地带居民的前列腺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富硒地带,癌症死亡人群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呈现低水平。

预防心血管疾病?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德国Benstoem C等研究人员对近十年来硒与心脑血管系统正常功能及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人体血中硒含量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输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4]。所以,科学补硒对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有较好的作用。
除了上述潜能,美国夏威夷大学 Hoffmann PR等还发现硒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
在排毒、解毒、对抗重金属方面,硒也可能是“一把好手”。硒与重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与有害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把这些金属离子直接排出体外,缓解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从而具有排毒、解毒、抗污染的潜能。
此外,硒可能还有许多其它的生理作用,如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胰岛素代谢等等。
虽然目前关于硒的各种生理功能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然而迄今为止,硒维系人体健康的主要分子机制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未来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我们期望通过越来越多硒相关的生物学实验并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发掘并验证硒的“洪荒之力”,服务人类健康生活。

现在,说回题主的问题。补硒有道理吗?
两句话:
1. 如果缺硒,确实要补,但切忌盲目补硒 !!
2. 正常人群从饮食中已经能够摄取充足的硒,而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距离硒中毒的量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具体来说,
虽然硒在维系人体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需要不断从饮食中补充新陈代谢所需的硒。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含硒高的天然食物,比如肉、蛋、鱼、海产品及动物的心、肝、肾等脏器,其中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 [6]。蔬菜中如荠菜、芦笋、豌豆、大白菜、南瓜、洋葱、番茄等也含一定量的硒。多吃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地补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硒虽然重要,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7]。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成年人每人每日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
正常人群,平时只要不偏食、挑食,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摄取充足的硒,无需特别的补充;而缺硒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50微克即有保健作用。
补硒需要精确到微克,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距离硒中毒的量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
有些人自认为缺硒,就把富硒食物当作营养品来长期服用,使人体处在一个高硒状态,而长期处在高硒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硒中毒。一旦硒中毒,人体会表现出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食欲不振、头发脱落、指甲变厚、皮疹、皮痒、面色苍白、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多补!
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测来确定。

参考文献
1.刘莉,刘毅.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J].黑龙江科学,2014,5(6):16-17.
2.DuntasLH, Benvenga S. Selenium: an element for life. Endocrine. 2015, 48(3):756-75.
3. GromadzińskaJ, Reszka E, Bruzelius K, Wasowicz W, Akesson B. Selenium and cancer:biomarkers of selenium status and molecular action of selenium supplements. EurJ Nutr. 2008, 47 Suppl 2:29-50.
4.BenstoemC, Goetzenich A, Kraemer S, Borosch S, Manzanares W, Hardy G, Stoppe C. Seleniumand its supplementa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what do we know? Nutrients.2015, 7(5):3094-118.
5.HoffmannPR, Berry MJ.The influence of selenium on immune responses. Mol Nutr Food Res. 2008, 52(11):1273-80.
6.许凌凌,许月明.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研究[J].实验研究,2016,33(6):85-86.
7.左钱飞,沈香琴,万仁玲.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J].科学之友,2010,2:96-97.

作者:彭婷 张焱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
出品:科学大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