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 )是在急诊患者床旁开展的一种新的快速检验模式和即时检验技术。与传统实验室检查相比,POCT优势在于:(1)无需专人采集、传送和检测标本,即检即出结果和报告,简化操作流程,短时间内快速及时反馈信息;(2)检测结果与传统实验室一致或近似;(3)检测仪器小巧便携,试剂和试纸使用方便,操作方法简单,可即时操作;(4)不限制检测时间和地点,能够满足24小时急诊检测需要;(5)POCT无需专业检验技术人员,大大节省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公元前1500年,人们根据消瘦患者尿液吸引蚂蚁的现象推断到患者尿液含糖,即是POCT最早的雏形。1959年,Edmonds以干化学纸片检测血糖用于糖尿病临床。1995年3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发布AST2-P文件--床边体外诊断检验指南,详细介绍关于评价和实施床边体外诊断检验的信息,明确POCT概念。2000年7月,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发起关于POCT研究。2003年11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博览会上增加POCT技术报告和现场演示报告。2007年,AACC出版《POCT循证医学指南》。至此,POCT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并开始在欧美医院临床中广泛应用。2004年,POCT概念及技术引入我国。2006年,赵卫国主编出版的《即时检验》是我国第一部POCT专著。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举办三届POCT高峰论坛,促进我国POCT的普及和发展。2012年,《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布《POCT临床应用建议》。201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实施《GB/T29790-2013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将POCT命名为“即时检测”。随着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开发应用,POCT产品发展亦经历第一代定性检测、第二代半定量检测和第三代全定量检测,极大提高POCT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美国POCT应用较广,次为欧盟地区。POCT在我国急诊医学科 的应用正在逐渐扩大,它将能更好发挥在急诊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