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在微流控技术研究中,液滴成像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许多科研人员在实验设备选型上,往往会面临一个矛盾:预算有限,但又希望获得足够清晰、稳定的图像。
今天分享一个我们近期接触到的实际案例,希望对有类似需求的科研团队有所参考。
一、客户需求背景
该案例来自某高校课题组,主要从事液滴微流控方向的基础研究,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液滴的生成、运动、融合等行为。老师提出了以下几项核心诉求:
- 成像效果清晰,能够清楚观察液滴形态和流动状态
- 支持长时间稳定拍摄,便于连续记录实验数据
- 设备配置需控制成本,预算有限,希望在“刚好够用”的前提下追求性价比
这也是很多科研人员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在预算范围内,获得可用于科研发表的成像效果。

二、配置思路与选型方案
我们在了解清楚实验需求后,重点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 成像系统是否具备足够帧率和清晰度,能否跟上液滴运动速度
- 显微镜平台是否稳定、兼容微流控芯片,观察是否方便
- 整体预算是否可控,是否具备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最终推荐的配置组合为:
- 数字科研相机:MS16-H
- 倒置显微镜:MI52-N
这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组合,已经在多家高校实验室中被反复验证。
三、配置说明
1. 相机(MS16-H)
MS16-H 是一款高帧率数字科研相机,具备较高分辨率和低噪声性能,适合拍摄快速运动的液滴图像。
在液滴微流控实验中,相机需要具备较高的响应速度和图像清晰度,以便后续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
2. 倒置显微镜(MI52-N)
与正置显微镜相比,倒置显微镜的物镜位于下方,能够更方便地观察置于载物台上的微流控芯片。
MI52-N 支持较大的工作距离和视野范围,机械结构稳定,适合进行长时间、高频率拍摄,且能够较好避免视野漂移。
此外,该型号的显微镜已在多个微流控相关实验中广泛使用,反馈良好,尤其适合对预算有一定限制的研究团队。

四、实际使用效果
该课题组在收到设备后立即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相机配合显微镜,对液滴的生成与融合过程进行了视频记录。
实验图像显示清晰,液滴边界分明,运动轨迹可追踪,能够满足后续图像识别与定量分析需求。
老师在反馈中提到,这套配置“比预期中的效果更好,且大大节省了预算”,已经开始推荐给本实验室的其他团队使用。
五、总结与建议
对于微流控液滴成像而言,并不一定需要追求高端旗舰设备,关键在于配置是否匹配实际实验需求。本案例中,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清晰稳定的液滴成像,验证了高性价比方案的可行性。
如果你正在进行微流控相关实验,或者正在搭建显微成像系统,欢迎留言交流或私信我。
我可以根据你的实验内容、预算范围,提供具体的选型建议,避免重复踩坑。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03869079652598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