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生物口在做基础医学的临近毕业生趁着论文写烦了来答一下这个问题( 今年毕业实验太艰辛了)
<hr/>由于机缘巧合,三年来,我所在的平台混合有基础学生(生物学)和临床学生(内科学),并且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们一屋子的研究生对应六七个导师,简直就是大杂烩。这样的环境里来来往往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
线上结论:享受生活
理由如下:根据题主的描述,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就是,现阶段你不适合从事科研实验。
生物学/医学方面的实验,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抛开生信方面的,其余的实验都存在劳动密集的现象,即大多数实验费时费力,相对于汇总时候只能得到一张图的结果,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做实验”中。因此现对于其他专业,不少生物学/医学的研究生每日工作时长都在8~10h左右(非绝对,赶上好导师,一天工作两个小时也不愁毕业)。并且很多实验都具有连续性,包括多时间点采样收数据,实验步骤繁琐。这种前体下,对于拥有大量“自由”时间的研究生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尽在课余时间来往实验室的本科生确实不小的挑战。
在实验室三年,实验室里陆陆续续来了一批又一批“实习”的本科生,说是“凑热闹”也不足为过。这些学生的具体表现在,一周来实验室的时间平均为3次且通常不连续,每次逗留时间平均约4个小时,赶上期中期末考试也是长时间看不到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教授一些实验技术很难,例如Western Blot,我们实验室的习惯通常上午开始收样品提蛋白质煮蛋白,下午开始跑胶,因此这个实验基本上学到一半可能就因为一些个人原因离开。时间久了,很多实验技术学的零零散散,也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最终慢慢沦为插枪头的工具人。
此外,有关体内的实验通常都会用到一些模式动物,小鼠大鼠最为常见,我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小鼠的照片,看起来即为乖巧可爱,但如果我不说没人会知道这只小鼠的诸多脏器正遭受着癌细胞的浸润。我家里养狗,我也在学校的大动物房见过笼子里的待用或正在用的比格犬,和他们对视,我都不忍心看第二眼。实验动物都是伟大的,从出生就注定了不会有善终的结局,要么被拿去疾病建模,要么被“控制人口”提前处死。我能做的也只是尽量的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给予适合的福利。其实我想说,这是个心理问题,只有自己调整好,目前的实验室氛围也不会有什么合适引导。


根据我的观察,每年新招进来的临床硕士,大多数都不具有成熟的实验能力,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署名的文章,但他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学霸,考研成绩,平时成绩都很不错。所以对于医学生来说,实验能力其实不是考研的核心竞争力。
综合以上,医学生的课程安排通常很密集,所以保证本科阶段课程的学习才是重点。如果好奇实验室的科研环境,那就和谈谈好,过去帮帮忙,打打下手体验一下科研的感觉,重点在于“体验”;关于实验动物的方面,这个需要自己去调节心态迎合现今的实验动物状况;有时间多出去走走,题主大一,刚刚从高中解脱出来,社团活动,结伴出游都可以参与参与,包括实验室,当做自己的一种经历,为了更好的找寻自己以后的合适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