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更一下:
我看到评论区里有质疑文中我个人经历的真实性,
恩.....我没必要去自证什么,如果您不信的话,就当是故事会看看图一乐也行。
我这种经历很平凡,也很狗血,不值得推荐。
就是上班,跳槽、创业的三个阶段而已,在此之前的经历,几年前我写过:
猫科动物:35岁后,关于工作和生活的思考
有兴趣的话,可以随便瞅瞅~
本文中,我给出的观点,不存在所谓的对错,只是现象而已,没有必要争论的,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您的就是对的:)
以下正文:
<hr/>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的经历可以提供一个维度给大家参考一下。
一是从“原始团队、底层打拼的老人”的角度,
二是从“被外聘进来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角度,
三是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恰巧,这三个角色我都代入过。
通过我的角度,也许最后你能找到所谓的“答案“。
<hr/>Part.1 先说我作为“原始团队、底层打拼的老人”的经历吧:
我算是比较“老实”的,大学毕业23岁南京一家公司工作了10年,从专员做到主管、部长、总监、VP和股东,而公司也从几家门店发展到全国六七百家,算是和企业一路成长到巅峰时期。
在此期间,我非常努力,是老板的左膀右臂,老板大我9岁,70后,我们一起抽烟,一起喝酒,他有烦心事也会说给我听,我一直认为公司是我的家,我以后的归宿也会在这里,所以主人翁精神爆棚,鞍前马后,获得了老板的深度信任。
公司的员工也从十几个人到后来的一百多号人。光我管理的品牌团队就有接近30人,公司在2014年的时候销售有了很大的突破,大约是3-4个亿。
2014年末,公司做了两件事,一找咨询公司做战略导航,二外聘高管职业经理人。
老板一直和我们说,我们是草根出生,眼界很浅,只能在公司业务范围内思考问题,没有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当时的我不到30岁,觉得公司有今天,有我很大的功劳,什么草根出生?什么更大的视野?这是觉得我们这些老人不好了吗?
那些从行业巨头来的职业经理人,一个个以高薪加入了我们公司,甚至还按了一个在我头上——要知道,我以前的汇报对象是老板啊!现在面对着这个陌生的女士,我非常不服气。
老板怕我有情绪,不断的安抚我,告诉我要虚心向人家学习,人家来自xxx企业,操盘过什么什么....
我就是不服气。
因为我可是从底部一步步打拼上来的,你算老几?——这其实就是人性。
我的这个“新领导”不敢得罪我,她知道我是公司的“老人”,虽然职级上压我一头,但对我毕恭毕敬。
而我呢,发现她的能力和水平其实非常的一般(开会汇报逻辑混乱,业务推动力弱,不懂运营数据等等),这就更不爽了,心中满是忿忿,凭什么她做我的领导?老板弄个废物来管理我们团队?
2015年一整年,我都是极度郁闷的状态,想起这家公司才几个人的时候,我和老板把酒言欢,一起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把公司做成了行业种全国知名的企业——这时却找一群不知所谓的人来公司,搞的一团糟!
老板知道我有情绪,怕我一气之下会离开——于是把我调出了那个部门,带另外一个团队直接对老板汇报。
一年后,公司高薪挖过来的七八个高阶职业经理人们陆陆续续离职了。
有的是能力不行,有的是价值观不行。
我和公司的老员工都认为:不信任我们这些老员工,找来的都是什么人!浪费时间和资源!
其实,这些人的离职,还有一个原因:包括我在内的老员工的不接纳,他们融不进公司。
这就是我在打工期间经历的,作为员工视角看待这样的事情,对此嗤之以鼻。
我对公司花大几百万找咨询团队给我们这些老高管上课,也是极度不满的——什么战略导航?什么目标管理?什么流程绩效?搞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烦死人了。
这些所谓的专家一点屁用都没有。
但也耐着性子和这些咨询团队“上课”了两年,期间还被老板花钱送去了上海读EMBA。
总之呢,那时候,在我或者是公司大部分的老人看来,公司做大了老板就飘了,不务实了,找咨询团队来务虚,找职业经理人高管来吹牛皮,哎~~~
我们这些陪着老板创业一步步打天下的老员工,在公司做大后却被嫌弃,觉得我们能力不行,太寒心了。
在公司高峰期的时候,我离职了,推掉了股份,和老板友好和平分手。
离开了这家我工作了十年的公司,23-33岁人生的黄金经历。
<hr/>Part.2 下面说一下我作为“被外聘进来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第二段经历:
2018年,我去了上海工作,以高管的身份进入了一家同行业的公司(这家公司的规模是我老东家的3-4倍),这家公司也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了。
我进去后才知道,2017年底,这家公司为了加快发展,在上海通过猎头招聘了17个各项业务的高阶职业经理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一进去就是数字营销总监,负责品牌、活动、新媒体、会员、促销等模块,下属十几个人,也挺受重视的,殊不知其实我和几年前在老东家的外聘高管没有两样。
我刚进去的时候,就受到了同部门,两个早我半年入职的品牌经理的联合抵触,两个人给我使绊子找麻烦,还好我命硬一点,最后解决了她们两个(她们最后离职了)。
还有一点,当时我以为自己是高管,权利很大,但是发现在跨部门配合之间很难打通。
后来小伙伴告诉我,老员工在公司里,别看他们级别低,但非常重要。他们不动的话,很多事情是肯本推动不了的。例如:设计部的xxx是公司10年以上的老员工,IT部门的xxx跟了老板多少多少年.....如果想跨部门合作的顺畅,他们是否认可你,是关键。
有一件事很奇怪,这家公司全国各个区域的省总们,每个月都会从全国各地回来,老板就算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喝酒到很晚很晚——原来,这些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的开拓业务省总们,也基本上都是老板的老员工们,他们原来就是公司的采购、营销、设计、财务等部门的人员,陪着老板创业很多年了,老板也很信任他们。所以这样的酒局是不会有我们这些外聘的高管参加的。
讲白了,我们这些外聘的高管工资高,但融不进公司的核心圈层。
后来,在这家公司熟了,慢慢很多道听途说的小道八卦也能获悉,例如:
老板曾对自己的助理说:我每天笑着面对这些外招过来的高管,其实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还有,不止一次老板对小范围的人说:之所以这些高价请过来的高管,实际上就是给他们的老员工当老师的。
话还真不假,一年后,包括我在内的外聘的17个高管,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离开了公司,而空下来的岗位,继续由原来公司的老员工顶替上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现在的我很清楚:
公司发展道一定阶段的时候,很多东西内部无法打破,需要外部的人带来新的东西,新的资源,新的方法去打破,否则企业无法成长。
而这家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招聘了17个高管在营销、供应链、跨境电商、CRM等环节,就是想有所突破,让公司原来的形态换一层皮——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这些高管在执行环节,很难打通公司固有的架构和人事。
后来也换位思考了一下,反省了当初我在老东家的时候,也对新进的外聘高管有抵触和排斥,并不包容他们,觉得他们的到来影响了我的位置,对他们非常挑剔。这也是他们难以融入企业的核心圈层的原因,后来陆陆续续离职——如今我也是这样。
天道好轮回,呵呵。
<hr/>PART.3 两年之后我成了一家公司的“经营者”,
两年后,在资方的支持下,我在上海参与投资了一家公司,并主导业务运作和企业管理。
一直到现在,一共四年的创业时间,这个阶段的我无比狼狈,也无比焦虑。
我做的是一个初创品牌,电商为主。
刚加入的时候,公司一共八个人,A轮的资金也已经烧的差不多了。我入股后,资方也增资了——算是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快速启动业务,我用高薪挖了前公司的一些同事(也就是现在的老员工)过来帮我一起创业。
在没日没夜的经营下,品牌活了下来,也小起色。
当初被我高薪挖过来的几个人加上我,其实就是初创团队——我充当所谓“老板”的角色。
早期起盘的时候,我们几乎没有管理,没有制度,就是做业务,创始团队大家每一个人都很自觉,想尽一切办法推动品牌突围。
第一个阶段终于解决了货卖不出去的问题,从原来一个月只有几千块销售额,到做到第一个月销200万时,大家都很开心。那时我们之间没有矛盾,没有推诿,没有责难。
后来,公司业务线增多了,陆陆续续招的人也多了,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我们要开始做“目标管理”了,当初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们就很不能理解:我们自己努力做就好了啊,做什么目标管理??你不给我们目标,我们也会努力去做的,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嘛!
但是他们不理解的是,目标是根据利润率和现金流倒推得来的——这关乎到公司的生存、大家的工资以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应对。如果我们不做目标管理的话,大家没有压力去做事,这家公司会完蛋的。
但是老员工们就是不理解,甚至跟了我很多年的“心腹”也不理解。
公司的团队从不到10个人,扩张到20个,30个,后来到50多个人。办公场地也分布在上海、杭州等多地,HR被折磨的不行,强烈要求上制度,包括:晋级、绩效、岗位任职资格、流程等等,不然没法管理,公司领导的决策在没有制度的情况下,会变得任性和随意,甚至是不公平。
但老员工们还是不理解,认为现阶段公司就是整这些个虚头八脑的,什么狗屁管理制度?自己人玩自己人!
这些反对的声音,其实就是来源于老员工。
再到后来,业务遇到了瓶颈,需要突破。
可是我们的管理者和业务leader都是原来的老员工,他们没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无法去指导他们自己的团队,甚至他们对自己的业务都谈不上专业,无法做到精细化运营。
而此时,我每每要求同志们多学一点东西,多专注于运营和数据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应付,真正下功夫的人很少,业务模式、团队状态依然无法改变。
我很焦虑。
私底下,甚至有人说我:你别看C总凶巴巴的,他其实人很好的,都是再劝,对大家不会有什么处罚的。
我很崩溃——这样好嘛?!
我承认面对一起创业过来的老同事,是有情谊成分在的,也确实很多感性的方面让我降低了对大家的要求,但是这是做公司啊!公司的关键岗位都是这些个老员工在支撑,很多招聘过来的新人都是要他们去带的,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作为,不管理,不变化,公司就不可能发展......
两年的时候,我不停的找那些老员工谈,试图改变他们——很难。
ta们不认同精细化运营、不认同管理、甚至缺乏基本的商业认知——招聘过来的新人在ta的团队下,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一个又一个的离职....
很明显,企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是需要,大家成长和进步的,但是老员工如果停留在原地的话,那么在新的阶段里,就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
甚至,有的老员工在和我说:C总,我对公司是在用爱发电。
言下之意,就是ta不计回报的为公司操劳付出……
于是,我开始外聘高管了。
不管怎么样,这一步必须要跨出去。
能够和企业一路走来的人也许不少,但能力和认知也能随着企业不同阶段进步的人也许就不是全部了。这样的事情所在的立场不一样,感受本身也就不一样。
<hr/>我原来是员工的时候,觉得老板找空降兵不对;
后来自己作为空降兵的时,觉得融入一家新的公司困难重重;
再后来自己经营公司的时候,发现了部分老员工的局限性,于是到了一定阶段就迫不及待的想招空降兵了。
最后声明一下,不是所有老员工都不能被提拔的。
老员工中,有一部分可以成为企业中的核心人物高管,也有一部分因为不理解和分歧和企业分道扬镳的,还有一部分在企业里很多年默默无闻的。
我只是站在三个不同的、亲身经历的角度谈谈我那时的心情和看法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