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大学发布11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05亿元,涉及高通量荧光成像系统、通感融合光网络传输系统、超高真空拉曼/扫描探针纤维系统之超高真空拉曼系统、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8月。部分采购仪器:
多功能STM-AFM显微镜多功能STM-AFM显微镜(Multifunctional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 Atomic Force Microscope)是一种将扫描隧道显微术(STM)与原子力显微术(AFM)集成于一体的高端纳米表征平台,能够同时实现原子级形貌成像、电子态探测及多种功能特性分析,是研究材料表面物理、化学、电学、磁学和力学性质的核心工具。MALDI TOF/TOF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TOF 质谱仪(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通量的质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鉴定、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药物研发等领域。它结合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与双飞行时间(TOF/TOF)技术,既能实现快速分子量测定,又能进行分子结构的深入解析。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600MHz 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600 MHz Solid-State Wide-Bore NMR Spectrometer)是核磁共振(NMR)技术领域中的高端科研设备,专用于对固态样品进行原子级结构与动力学分析。它在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药学、能源和纳米技术等前沿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详细采购清单:苏州大学2025年8月仪器设备采购意向汇总表 采购
项目
| 预算
万元
| 采购
时间
| 附属儿童医院高通量荧光成像系统
| 460
| 2025年8月
| 光网络交换系统
| 640
| 2025年8月
| 通感融合光网络传输系统
| 1360
| 2025年8月
| 超高真空拉曼/扫描探针纤维系统之超高真空拉曼系统
| 120
| 2025年8月
| 多功能STM-AFM显微镜
| 535
| 2025年8月
| MALDI TOF/TOF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420
| 2025年8月
| 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
| 1900
| 2025年8月
| 400MHz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
| 280
| 2025年8月
| C1350AI-2/D型柔性材料真空复合智能制备系统
| 2340
| 2025年8月
| 放化分析系统
| 1760
| 2025年8月
| 放射成像系统
| 660
| 2025年8月
|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苏州,是一所底蕴深厚、发展迅猛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办学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超过120年的悠久历史与学术传承。
近年来,苏州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根据最新排名,苏大在U.S. News 2024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8位、全球第317位;在《Nature Index》连续六年位居全球高校前60,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之一,也是“内地最具创新力的高校”代表。
科研水平:锐意进取,成果斐然
苏州大学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科研实力强劲,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领域成果丰硕。学校拥有30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科研平台体系完善,创新氛围浓厚。
截至目前,苏州大学已有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等5个学科更是跻身ESI全球前1‰,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校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持续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任务,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科研产出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大学的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其自主培养的8位博士研究生已成长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彰显了学校卓越的科研育人能力。
重点实验室(部分)
省部共建纺织与服装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聚焦先进纤维材料、智能纺织品、绿色印染技术等方向,是该领域国内顶尖的研究平台。 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致力于高性能聚合物、功能涂层、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发。 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究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基材料在电子、能源领域的应用。 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在新药创制、手性合成、绿色化学等方面具有深厚积累。 江苏省水处理新材料工程实验室,开发高效絮凝剂、吸附树脂、膜材料等用于工业废水处理。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聚焦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 江苏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研究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疫苗开发及免疫调控。 江苏省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生物可降解材料、药物缓释载体、医用敷料等。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水体净化的功能材料。 江苏省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探索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绿色催化等可持续发展技术。 此外,苏州大学还依托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地缘优势,与华为、中芯国际、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苏州大学不仅坐拥“中国最美校园之一”的美誉,更以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前瞻的学科布局,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在生化环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苏大已形成“平台一流、团队顶尖、成果突出”的发展格局,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