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全球生命科学与诊断巨头丹纳赫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中国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丹纳赫依旧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 报告显示,中国区诊断业务出现明显下滑,但除中国以外市场保持稳中有升。 在全球经济波动中,跑出“高质量增长”曲线 2025年前三季度,丹纳赫营收177.30亿美元(约1261.52人民币),同比上涨2.27%,净利润24.17亿美元(约171.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14.08%。 ![]() 10月15日,雅培也披露了三季报刚刚!雅培披露2025Q3,诊断业务下跌5%! 总体来看,两家企业经营状况差不太多,雅培前三季度总营收增长6.1%,不过丹纳赫诊断业务表现相对好点。 丹纳赫第三季度调整后营业利润率达27.9%,同比上升40个基点,主要得益于严控成本与生产力投资协同发力。 充沛的自由现金流为丹纳赫后续资本部署提供坚实支撑,公司宣布新一轮35亿美元回购授权,展现出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丹纳赫提前在第四季度投入约1.5亿美元结构性成本优化,为2026年的利润扩张打下基础。 展望2026年,丹纳赫预计核心营收增长3%–6%,调整后营业利润率将再扩张100个基点以上,实现高个位数EPS增长。 这是一个在复杂宏观背景下,依旧保持战略定力与财务纪律的典范。 创新、效率、结构升级,丹纳赫诊断业务的“三驾马车” 2025年前三季度,丹纳赫诊断业务营收72.21亿美元(约513.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9%,占比总营收40.73%。 ![]() 相比之下,2025年前三季度,雅培诊断业务营收64.80亿美元(约460.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5.0%,占比总营收19.71%。 丹纳赫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全球诊断业务“老二”了,仅次于罗氏,毕竟和雅培诊断业务的差距在持续拉大。 2025年前三季度,贝克曼库尔特表现亮眼。除中国外实现连续第五个季度中个位数或更高增长,DXI 9000系列成为增长主力。 高端免疫分析平台DXI 9000自上市以来装机持续攀升,带动检测菜单扩展与系统性更新。 Cepheid在非呼吸道检测中实现约20%的增长,其中性健康检测(Sexual Health)成为增长新引擎。 同时,全球客户为应对呼吸季,采购节奏提前,推动赛沛第三季度呼吸道收入超预期。 贝克曼同时推出全球首个全自动BD Tau检测系统(科研用途),用于血液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物检测,虽尚未创造收入,但为未来AD检测市场奠定了技术先机。 2026年,丹纳赫预计诊断业务增长将高于2025年整体水平;呼吸道业务维持17亿美元左右的稳定收入;非呼吸道业务(包括性健康、常规检测)将继续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这些信号表明,丹纳赫的诊断业务正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与长期创新积累,构筑更深的增长护城河。 中国区诊断承压,周期阵痛后的复位与重构 在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成为唯一的负增长区域。和雅培一样,丹纳赫中国区诊断业务也出现了“量价齐跌”。 如果我们剔除呼吸道检测和中国市场的影响,诊断业务在过去两个季度大致保持在中个位数(约5%)增长水平。 自2024年底起,肿标和甲功集采全面落地,压低试剂价格、影响短期利润结构。部分检测项目纳入新一轮医保支付目录,医院采购节奏放缓,叠加医院端库存消化,短期形成下行压力。 不过,丹纳赫在电话会议中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政策负面影响正在过去。”预计2026年中国区仍将面临约7500万至1亿美元的集采压力,但称其“可控且可管理”。 更重要的是,丹纳赫正通过本地化生产布局与供应链优化积极应对:诊断设备与试剂将在年内实现大部分本地化生产。 政策导向下的“国产化20%价格优惠”被视为长期利好而非风险;与政府及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强,有助于恢复医院信心与采购节奏。 丹纳赫中国市场有望在2026年迎来“拐点”,结构调整虽带来短痛,但未来的复苏空间依然广阔。 穿越周期,重构增长信心 从季度业绩到未来指引,丹纳赫正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财务稳、结构强、方向明。 丹纳赫以创新为底,以效率为翼,正在完成从“全球化增长”到“区域化稳健”的战略切换。 面对中国市场的阵痛,丹纳赫选择长期主义——深耕本地、优化成本、加大投入。这种冷静的节奏感,正是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 可以预见,2026年将成为丹纳赫中国诊断业务恢复增长的转折年。随着集采影响消化、医院需求恢复、以及AD等新检测赛道逐步落地,丹纳赫或将再次迎来一个由“创新+效率”驱动的上升周期。 当市场起伏、格局重构,丹纳赫靠体系、靠定力,也靠时间赢回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