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1]。
HbA1c每降低1.0%,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35%[2]。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多少?
有的糖尿病患者说是<6.5%,有的糖尿病患者说是<7.0%,到底控制在多少才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呢?

一、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1]。血糖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就越高[1]。
HbA1c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1],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3]。
无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HbA1c<7.0%)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降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2]。
HbA1c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也与抽血时间和是否空腹等因素关系不大[4],你可以随时去医院检测HbA1c。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HbA1c,如果血糖达标了,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5]。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控制到多少能帮你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呢?
下面为你一一解答。
二、不同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
HbA1c的正常值为4.0%-6.0%[5]。对于不同健康状态的人群来说,HbA1c的控制目标应个体化。
不同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3、5-7]

不推荐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状况的指标,应直接测血糖来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3]。
但对于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建议在HbA1c<6.5%时妊娠[3]。

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HbA1c的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使患者在治疗中获得较大的利益,且风险小[7]。
三、4个方法,帮你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1. 调整膳食结构
通过改变膳食结构、个体化营养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可降低0.3%-2.0%[5]。营养治疗方案过程包括:个体化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干预计划制订和实施等[5]。
简单来说,就是在门诊时,医师或营养师会根据你的健康状况给一份饮食建议,你根据饮食建议调整自己的一日三餐。
如果平时一顿饭要吃两碗主食,那就减少为一碗半或一碗主食;如果平时吃肉蛋类食物太少,可以加煮上鸡蛋或荤菜;如果平时吃蔬菜类太少,就多安排一些蔬菜。

2. 规律运动
有研究显示,规律运动8周以上可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降低0.66%[5]。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健步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等[5]。
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小时),锻炼肌肉(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力量和耐力[5]。

3.戒烟
吸烟会增加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大血管病变[5]。反之,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还能延缓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进展[5]。
调查显示,在戒烟者中,戒烟≥10年,可使HbA1c水平降低0.41%[5]。
为了自身的健康,越早戒烟,受益越多。

4. 降糖药物的使用
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如果不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就应及时采用降糖药物治疗[5]。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HbA1c控制达标的有效手段[3]。
HbA1c水平也是选择降糖药物的依据之一,如果糖尿病患者的HbA1c比控制目标高出1.0%,就需要考虑选择降糖效果更强的药物[3]。
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将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评为降血糖作用非常强的药物,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降血糖作用强的口服药物[8]。
其中使用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8]。

四、总结:糖化血红蛋白高,应该怎么办?
1.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不受进餐时间影响,什么时间都可以测,血糖达标前每3个月检查一次,血糖达标后6个月检查一次。
2.一般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是<7.0%。但不同健康状态的人群,HbA1c的控制目标不同,具体遵医嘱。
3.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调整膳食结构、规律运动、戒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降血糖能力强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810-00436.
2.马晓飞.从实践到指南-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09):92-9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1):1-12.
4.梁晓春,吴群励,屈玲.糖尿病家庭医学全书.2015,19-20.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4):311-398.
6.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节选)[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3,7(01):6-21.
7.《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
8.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0[J]. Diabetes Care, 2024, 47 Suppl 1: s1-314 |
|